城市发展正由“中心向外扩展”,而轨道交通是推动城市空间有序生长的关键导向工具。2025年8月11日,百里拾遗实践团队走访了郑州城郊线与起始站南四环站,围绕城郊线的起始节点与空港发展引擎,展开调研实践,探索其在服务外延区域、承接都市圈通勤、协同功能分区中的作用与潜能。

图1 调研团队在南四环站入口合影
据了解,南四环站是当前城郊线的起点,也是城市“南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研团队记录了站点与周边道路、高架、公交线路的联动情况。尽管站内设施完善,但“到站难、出站难”的问题仍制约乘客出行体验,站点周边仍有个体三轮车进行交通接驳,出租车、网约车未设有专门的停靠点和指引点。站周尚未形成明确功能聚集。
而面向国家战略的郑州航空港站,团队虽未全面进站,但通过资料采集与远端踏勘,掌握了空港区轨道规划与土地开发布局。其未来有望与地铁、城际形成多模式枢纽,在“人流+物流+数流”中成为引擎型节点。

图2 城郊线地上线路运营观察
调研过程中,团队通过与乘客、周边居民、运营方代表访谈,总结出城郊线发展的三点关键:
1.空间联动需前置规划:轨道不应只是“轨”,而应匹配社区、商业、学校等多功能引导;
2.边缘站点应加强运营设计:如P+R换乘、骑行道接驳、定向通勤班车等;
3.空港型节点要提前谋划功能叠加:如设置候机专线、空铁联运系统等。

图3 城郊线车辆双向行驶交汇瞬间
百里拾遗实践团队建议,郑州城郊轨道线建设应在“连接”之外,更注重“赋能”,打造能聚人、导产、成圈的综合发展轴。同时,探索通过轨道社区一体化开发,推动城郊线成为引导人口疏解、职住平衡的新载体。
“郊不再是边缘,轨道让每一站都成为新生力量的起点。”团队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追踪空港轨道建设进展,推动“轨道—产业—社区”三位一体的空间更新路径,为城市有机外拓提供范式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