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将至,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非遗手作,激发同学们传统节日各种文化的兴趣,经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于2025年5月25日下午14:00-18:00在我校一食堂门口开展了端午非遗手作活动,吸引了众多同学踊跃参与,现场氛围浓厚热烈,节日气息浓郁。
现场手作活动共有三种:调制香包,竹编小船和制作艾草锤。
端午佳节,制作香包是一项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习俗。其制作过程充满仪式感与匠心,成为端午文化的重要符号。现场准备了多种制作香包的材料,布料颜色鲜艳,多以红、黄、蓝、绿等鲜艳色彩为主,寓意吉祥喜庆;香料包含艾草、菖蒲、丁香、藿香等,这些中药材不仅能散发独特香气,还具有驱虫、提神等功效。同学们选择自己喜爱的布料颜色并挑选不同香料放入口袋中混合,最后将封口收紧,系上流苏,一个香包便制作完成。它不仅是手工艺品,更是文化载体,承载着民族传统、习俗和情感,让端午文化在代代相传中延续、发展。
竹编工艺展现了另一种独特的魅力。细薄的竹篾在同学们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经过巧妙的编织,变成了一艘艘精致的龙舟小船。参与者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学习“挑一压依”的编织手法,尝试着将竹篾编织成龙舟的形状。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大家都没有放弃,在不断地尝试和摸索中,逐渐掌握了技巧,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竹编作品。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龙舟,大家脸上都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端午时节,艾草锤是必不可少的,其自古就有,不仅能作为装饰品,敲击身体还能起到舒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是传统养生与民俗文化结合的智慧结晶。。参与者选取现场准备的材料包,仔细观看教学过程,在相互配合帮助下制作出了不同颜色的艾草锤。每一个艾草锤都饱满紧实,并用麻绳捆扎加固,使同学们感受到了非遗手作的魅力,艾草锤兼顾观赏性与实用性,不少参与者刚做好便开始使用艾草锤敲打放松,感受着成功带来的的喜悦。
此次端午非遗手作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的平台,也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通过亲手制作非遗手工艺品,参与者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热爱非遗,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非遗文化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纽带 。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