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担挑出的653精神:从黑瓦校舍到科教报国路的传承
7月14日,溯史探知·文韵新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首站重走了北校区“科教报国路”。这条路见证了无数师生为教育事业奋斗的足迹,承载着当年那群人不懈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当时的条件艰苦无比,但大家却没有任何怨言。王同乐老师指着黑瓦校舍的砖缝,眼中闪烁着回忆的光芒,缓缓地说道:这些建材从宝鸡远道而来,师生们排成整齐的队列,用扁担将它们一担担挑上山。那时候,大家齐心协力,心中怀揣着一个共同的愿景:将学校建设得更加美好。尽管过程艰辛,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充满希望的笑容,因为大家深知,这座学校将成为知识的殿堂,为无数学子开启通往未来的大门。”

图为实践团成员重走科教报国路照片|吴照艳供图
在寻找当年的老建筑期间,实践团成员们发现这些建筑虽然历经岁月的洗礼,但依然屹立不倒。如今,它们仍然正在被使用,默默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有人向成员们讲述了学校的发展历史,那些艰辛的创业历程和不懈的奋斗精神让成员们深感震撼。原来,这份653精神一直被传承着,它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图为北京大学653时期的建筑|吴照艳供图
成员们在这里直观感受到“自力更生”精神的当代延续。实践团成员们看到现代的师生们依然保持着那份坚韧不拔的毅力和积极向上的态度。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努力着,为学校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精神也激励着实践团成员们,让成员们明白了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