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之行,始于与司法所的交流,终于对生态法治实践的深刻感悟。首站便是三河司法所,会议室里,三河司法所所长韩岭热情接待了我们。交流伊始,韩所长便围绕环保法治实践,为我们展开一幅生动的工作画卷。他谈到,司法所深耕环保普法,定期举办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讲座,会走进社区、学校,甚至结合古镇游船项目,开展“水上普法课堂”,让居民、游客在乘船赏景时,了解河道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法律知识。
为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司法所打造的环境保护办公室和综合治理中心,更是成为“攻坚堡垒”。韩所长举例,之前古镇周边某企业偷排污水,污染河道,环境保护办公室第一时间监测取证,综合治理中心迅速联动环保执法、市场监管等部门,依规对企业处罚、整改,还河道清洁,这样的高效协作,守护着三河生态底线。

而小南河的故事,在交流中愈发清晰。曾经的小南河,因古镇发展,人口集聚,污水排放、垃圾堆积让它“病入膏肓”。河长制推行后,司法所积极参与,一方面借普法让居民、商户明白保护小南河的责任,另一方面配合推进雨污分流工程,把每家每户、每间商铺的污水接入市政管网,让雨水顺着专属通道流淌;河道清淤时,动员居民监督,确保清淤彻底、生态修复到位。如今的小南河,水质清澈,成了游客打卡地,河边常有写生的学生、散步的老人,生态红利惠及民生,生动印证“生态保护靠制度、靠法治”,制度让治理有章可循,法治让破坏者付出代价,二者携手让小南河重归“清水绿岸” 。

从司法所会议室里的思想碰撞,聆听一个个法治守护生态的故事,到古镇河畔亲身感受生态治理后的美好,每一步都在加深我们对“生态保护与法治实践紧密相连”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