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三河司法所的会议室内。我们实践团队一行身着统一红色队服,怀揣着对基层环保法治实践的好奇与求知欲,围坐在会议桌前,一场关于环保法治实践的深度交流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普法,是我们向居民传递环保法治理念的重要窗口。”韩所长说道。司法所定期开展《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普法讲座,还同步推出法律咨询服务。他谈到,每次普法讲座,都会精心准备贴合居民生活的案例,比如讲解企业违规排污对周边水环境的危害,以及居民遇到类似情况如何运用法律维权,让枯燥的法条变得鲜活。

交流中,小南河的蜕变故事尤其让我们印象深刻。韩所长娓娓道来,曾经的小南河,受生活污水直排、垃圾倾倒影响,水质浑浊,异味弥漫,周边居民怨声载道。后来,政府推行河长制,司法所也积极参与,配合开展雨污分流工程,把混排的雨水、污水重新“梳理”,让污水进管网、雨水归河道;推进河道清淤,一点点挖走沉积的淤泥与垃圾。经过不懈努力,小南河水质逐步改善,如今河水清澈,河畔绿树成荫,还成了当地旅游亮点,游客慕名而来,打卡拍照,居民生活也多了份诗意。这一案例生动诠释“生态保护靠制度、靠法治”,制度明确责任,法治提供保障,二者协同让生态重焕生机。

这场交流持续了许久,从工作机制聊到具体案例,从困难挑战谈到创新探索。韩所长耐心解答我们的每一个疑问,让我们对基层环保法治实践从模糊概念,变得清晰且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