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20 日上午,苏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唐嘉怡、吴桐慧、卜依琳三位同学组成的 “山海同心,助学逐光” 实践团,专程前往连云港市赣榆区石桥镇党群服务中心暑托班,开展 “资助伴你行” 暑假资助宣讲活动,为当地留守儿童搭建起了解国家助学政策的桥梁。
此次宣讲的受众群体具有鲜明特点:石桥镇暑托班的学生大多成长于 “隔代教养” 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祖辈因年龄、知识结构等因素,难以主动获取教育资助相关信息。加之乡镇地区信息传播渠道相对单一,无论是学生本人还是家庭成员,对国家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资助体系普遍缺乏系统认知,部分家庭甚至因不了解政策,对孩子未来升学的经济压力存在担忧,这也成为实践团选择在此开展宣讲的重要原因。
宣讲过程中,实践团成员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摒弃了传统政策宣讲中的生硬术语,转而采用 “课堂讲授 + 案例分享” 的生动形式。在讲解国家资助分类标准时,她们将资助类型简化为 “上学不花钱”“读书有补贴”“升学能帮扶” 三大类,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类比政策内容;在介绍帮扶对象及实施范围时,通过列举 “父母在外打工的同学”“家庭有困难的同学” 等具体群体,让政策覆盖范围变得清晰可感。尤为重要的是,成员们结合自身及身边同学接受助学金、助学贷款的真实经历,讲述了 “资助政策如何帮助学长学姐顺利完成学业”“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后如何更专注于学习” 等故事,让抽象的政策变得有温度、有力量,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倾听兴趣。
活动尾声的互动答疑环节,更是将宣讲氛围推向高潮。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从 “我以后上中学能申请资助吗”“怎么告诉爸爸妈妈申请方法”,到 “如果想考大学,资助能帮到我什么”,问题既关乎个人未来,也体现出对家庭的体谅。实践团成员耐心逐一解答,不仅详细说明不同学段的资助申请流程,还特意整理了政策查询的官方渠道,方便孩子们后续向家人转达。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孩子们对助学政策的认知不再停留在 “听说” 层面,而是真正理解了 “国家会为想读书的孩子保驾护航”。
此次 “资助伴你行” 宣讲活动,不仅为石桥镇暑托班的孩子们播下了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在心中明确 “无论家庭条件如何,都能通过努力实现求学梦”,更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政策宣讲的价值 —— 每多一次清晰的解读,就可能为一个迷茫的家庭驱散焦虑;每多一份准确的认知,就可能为一个逐梦的孩子点亮前路。正如成员们在活动总结中所说:“资助政策的光芒,需要我们这样的‘传光者’传递到更多角落。”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青年学子加入政策宣讲的队伍,让国家助学政策的温暖,照亮更多乡村孩子的逐梦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