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晋心晋力,并肩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太原市杏花岭区桃园二巷北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小朋友带来“山西传统建筑及剪纸文化体验”主题课程,解码山西传统建筑与剪纸文化密码,让孩子们触摸三晋文化根脉,激发文化传承热情。
建筑溯源:解码晋派建筑的古建密码
课程伊始,实践队队员聚焦晋派建筑的形成背景。山西地处黄土高原东翼,高山深谷交错,厚重的黄土层与多样的地形为建筑提供了天然基础,孕育出窑洞、晋商大院等极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态。这些建筑不仅是生存智慧的结晶,更承载着晋人“耕读传家、诚信立业”的精神基因,成为历史与文化的具象载体。
课程还通过应县木塔与悬空寺的视频素材,深入讲解斗拱、榫卯等传统建筑构件的智慧。实践队队员以直观拆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纯木结构无钉无铆”“斗拱博物馆”等特色,孩子们在惊叹中感受到古代工匠技艺的神奇与传承的厚重。
小组同心“拼”古建,协作聚力“筑”传承

实践环节,小组合作搭建木制名亭仿真模型成为焦点。在实践队队员帮助下,孩子们分工协作,从构件拼接、结构稳固到造型还原,沉浸式感受“七分结构、三分技艺”的古建智慧。“这是飞檐,要和柱子对齐!”“斗拱要卡住榫头!” 木屑纷飞间,醉翁亭、鸳鸯亭、爱晚亭等名亭模型逐一落成,成功的欢呼在教室回荡。
红纸传情,故事润心:共话剪纸千年风华

下午15时,剪纸文化体验课接续精彩。实践队队员梳理中国剪纸千年脉络,重点解读山西剪纸的“生肖符号”“吉祥纹样”——生肖剪纸里,虎的威风、兔的灵动,承载着祈福纳祥的期盼;“剪桐封弟”的历史典故,“75双草鞋”的红色故事,“剪花娘子”库淑兰的艺术人生,让剪纸成为连接历史与生活的文化纽带。

巧手生花创佳作:体验剪纸艺术魅力
实操环节中,孩子们手持剪刀与红纸,或复刻生肖造型,或设计“山西大院”主题纹样,红纸翻飞间,稚拙却真挚的作品次第呈现。“我剪的是乔家大院的灯笼!”“我的生肖虎带着平遥城墙!”童声此起彼伏,传统元素在指尖焕发活力。尝试失败的叹息与成功的欢呼交织,为文化传承写下鲜活注脚。
课程尾声,孩子们分享感悟:“原来老房子藏着这么多故事!”“剪纸能把神话变成画!”稚嫩话语中,文化触动悄然流淌。临别时,一名小朋友将亲手剪的爱心赠予实践队队员,以童真诠释“剪纸承载美好祝愿”的文化深意。
此次课程中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实践团队以“知识讲解+互动体验+动手创作”模式,将文化传承转化为可感知的实践,悄然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孩子们的惊叹与欢笑,正是传统文化焕发新生的生动注脚。未来,学院将持续深耕本土文化,挖掘三晋文脉,让传统在少年心中扎根,于时代浪潮中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