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照市东港区 “无失山房” 获得的生态启示,成为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青衿染忆” 实践团后续行动的指南针。他们带着茶染技艺中 “与自然共生” 的理念,开始探索将这份生态智慧融入现代环保实践的路径。
实践团首先将茶染的生态优势整理成图文资料。成员们拍摄了茶渣还田、废水浇花的全过程,配上通俗易懂的文字说明,制作成 “茶染生态循环图”。这张图表在校园环保社团的分享会上展出时,引发了热烈讨论。有同学感叹:“原来传统手艺里藏着这么先进的环保理念,比很多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更可持续。”
为了让更多人亲身体验生态茶染的魅力,实践团在校内举办了 “茶染环保工作坊”。他们从 “无失山房” 带回茶叶原料,教同学们用天然布料制作茶染书签和布袋。参与活动的小李说:“全程没有化学试剂的味道,染出来的作品还带着茶香,这种环保的创作方式太让人惊喜了。” 活动结束后,不少同学表示要减少使用化学染料制品,践行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实践团还与当地的环保组织合作,开展了 “茶染与可持续生活” 主题讲座。成员小王在讲座中详细介绍了茶染技艺的生态原理,并对比了化学染色与茶染在环境污染上的差异。“每生产 1 吨化学染料,会污染 200 吨水,而茶染的废水却能直接浇灌植物。” 一组组数据让听众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技艺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讲座结束后,有环保企业主动联系实践团,希望合作开发茶染环保产品。
在推广过程中,实践团也在不断创新。他们尝试用茶染布料制作环保购物袋,印上 “拒绝塑料袋,拥抱自然色” 的标语,分发给市民。这种兼具实用性和宣传性的做法,让茶染的生态理念走进了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朱春莲老师看到实践团发来的活动照片,欣慰地说:“你们把茶染的好,传到了更宽的地方,这比我守着手工坊做一辈子染布都有意义。”
实践团的成员们深知,推广生态茶染不仅是在传承一项技艺,更是在传递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他们计划将茶染的生态智慧编写成科普手册,让更多人了解这项古老技艺在现代环保事业中的价值,让 “取之自然,还之自然” 的理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