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7月15日讯(通讯员吕鑫)
晨曦微露,清泉般的鸟鸣流淌过沉睡的校园,唤醒了静谧的清晨。在悦耳的啁啾声中,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华桂校区的学子们揉开惺忪睡眼,迅速起身洗漱。整理好内务后,他们步履轻快,迎着晨光走向教室,携着满身的清新与朝气,开启了新一天求知之旅的序幕。此刻,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早已静候在教室之中,带着满满的热忱与期待,等待着学生们的到来,为这崭新的一天支教活动揭开序章。
数学辅导课上,粉笔在黑板上发出富有节奏的刷刷声,“爱童行”实践队队员吕鑫将一道典型的一次函数例题清晰地书写其上。学生们凝神静思,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手中的笔在草稿纸上沙沙作响,演算着可能的解法。思考时间一过,实践队队员吕鑫便开始了细致的讲解。随着讲解的深入,例题的解法如拨云见日般在学生心中明晰起来。为巩固新知,他又巧妙地在原题基础上延伸拓展,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一次函数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让他们初步领略了“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的精妙。
在英语课堂上,“爱童行”实践队队员邓雯针对之前学生们做错的试题展开了系统且细致的讲解。邓雯首先对题目进行了深入剖析,把原本晦涩难懂的题目拆解成一个个容易理解的部分,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把握题目的意思。随着讲解的推进,学生们不仅对题目有了清晰的认识,还对其中涉及的单词语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讲完题目之后,她并没有急于结束,而是进一步分析了学生们做错这道题的原因,对学生们在答题过程中暴露出的普遍问题进行了耐心且全面的说明。最后,为了帮助学生们避免在今后的考试中再犯类似的错误,她还专门讲解了做这类型题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列举多个相似的例题,详细演示了解题的步骤和思路,引导学生们掌握应对这类题目的有效策略。经过她的精心讲解,学生们不仅搞懂了这道错题,更学会了如何举一反三,提升了应对同类型题目的能力。
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美术课上,“爱童行”实践队队员曹慧婷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吸管手工创作体验。课程伊始,曹慧婷详细且耐心地讲解吸管手工的基本创作方法,一边亲身示范弯折、裁剪和拼接吸管的技巧,一边讲解每个步骤的要点,大家全神贯注地倾听、观察,初步掌握了吸管创作方法。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不再简单模仿,而是充分发挥想象力,开始创作自己的作品。随着一个个新奇作品诞生,课堂充满欢声笑语,氛围轻松愉悦。学生们兴奋地展示作品,交流创作思路和心得,曹慧婷在教室巡回,不断鼓励学生,给予肯定,还提出建设性建议,让作品更完美。在这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中,师生距离拉近,关系融洽。美术课不仅是学生展示创意的舞台,更成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让大家在艺术世界里共同成长。
历史课由“爱童行”实践队队员刘欣阳讲解,她执起历史的画卷,在课堂上徐徐展开大明王朝的恢弘篇章。她以生动的语言勾勒出明朝的政治风云与经济脉络,从洪武立国到崇祯悲歌,一个个鲜活的史实在她娓娓道来间跃然眼前。朝堂权谋与市井百态交织,商贾繁荣与边关烽火并存,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这个盛世王朝的崛起、鼎盛与陨落。在这堂别开生面的历史课上,枯燥的年表变成了生动的故事,遥远的古人仿佛就站在眼前,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成为了可触可感的智慧源泉。
夕阳的余晖染红了教室的窗棂,一天的支教时光在孩子们的欢笑声中悄然落幕。黑板上的粉笔字迹还未擦去,课桌上散落的彩纸和画笔,记录着这一天的创意与热情。回望教室,“爱童行”实践队队员们仿佛还能听见晨读时的朗朗书声,看见他们举手发言时亮晶晶的眼睛。这一刻,疲惫被满足取代,所有的付出都化作心底最温暖的记忆。支教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些平凡的瞬间里——一个恍然大悟的微笑,一次勇敢的举手,一句真诚的“老师,我学会了”。对于实践队的队员来说,支教带来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份陪伴与鼓励;而孩子们给予他们的,是纯粹的信任和成长的感动。
暮色渐沉,山风轻拂,校园渐渐安静下来。但“爱童行”实践队的队员们知道,今天的课堂没有真正的结束,那些被点燃的好奇心,那些被鼓励的梦想,正在孩子们的心中悄悄生长,而他们也愿意做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明灯,助力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图为实践队成员吕鑫为孩子们讲解数学一次函数相关习题(通讯员余晚婷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邓雯为孩子们讲解英语习题中的知识点(通讯员李亚男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曹慧婷为孩子们介绍吸管创作的技巧(通讯员邹早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刘欣阳向孩子们介绍明朝的历史(通讯员余晚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