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2日至22日,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数智筑梦"实践团在刘东楼村红色民宿展开深度服务。队员们化身"民宿管家",全程参与客房整理、游客接待及红色文化传播工作。
实践期间,队员小李发现游客对乡村文化兴趣浓厚,便在庭院支起小黑板,教授用麦秆编织小工艺品,并生动讲述节约理念。针对民宿周边导览标识缺失问题,队员们绘制了详细的"民宿游览图",标注周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
为找准乡村旅游发展痛点,团队利用3天时间挨家挨户走访27户村民,坐在炕头、站在田间地头跟老乡们拉家常,把“村委会会议室”搬到了村民家门口。大家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聊起村里的变化:“村口那条路晚上黑黢黢的,老人走路不安全”“后山那条石子路杂草丛生,游客都不愿往深处走”“要是能教城里孩子编草篮、磨豆浆,他们肯定喜欢”。队员们逐一记录下这些“土建议”,先后召开2场恳谈会,最终梳理出完善路灯照明、定期清理登山步道、开发非遗手作体验课堂等12条具体建议。这些建议随后被村委会专门整理成册,其中修路灯、清理步道等民生项目已列入近期工作计划,让村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从大棚里的汗水到民宿中的笑语,从村民家中的恳谈到笔记本上的建议,青岛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数智筑梦”科技创新竞赛专项活动团用10天时间,完成了一次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当青年学子的身影出现在田间民宿,当专业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便多了一份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这些创新服务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更通过文化互动增强了乡村旅游吸引力,为红色民宿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