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马村村民委员会的会议室里,一场以PPT为载体的环保宣讲正悄然播撒绿色种子。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净空优养筑牧基,智创三农助振兴”实践团,用精心打磨的视觉盛宴,为当地孩童开启了一扇认知自然、守护家园的大门。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环卫知识 供图:周伊天
实践团深研孩童认知密码,将PPT化作流动的环保教科书。开篇首先以山河为卷,苏州园林的黛瓦映着碧水,黄果树瀑布的银练垂落青山,用壮阔图景唤醒孩子们对自然之美的向往;转页间,“地球妈妈的伤痕”跃然屏上——塑料袋缠绕的枝头、墨色污水漫过的河床,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守护”二字有了具象重量。

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认真听讲 供图:周伊天
接着,实践成员对这种鲜明对比作出解释,从“随手关灯能点亮一片森林”的生动换算,到“小草弯腰是在说疼”的拟人解读,再到融入马村街巷草木的实景注解,每一页都藏着“认知—共情—行动”的递进巧思,让环保从抽象概念变成可触摸的生活细节。 当PPT画面流转,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澄澈溪涧与浑浊水沟的对比,让“护佑家门口的小河”有了迫切感;“纸张重生记”的动画演示,让“双面书写”成为自觉;齐喊“一花一草皆朋友,马村美景共守护”的口号时,稚嫩的声音里透着坚定。宣讲落幕,孩子们攥着印有PPT插画的小卡片,争相说着要“帮爷爷捡田埂上的塑料瓶”“给村口的小树浇水”。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发放奖励 供图:周伊天
这场以PPT为桥的环保课,不仅让知识有了温度,更让绿色信念在童心深处扎根,待来日长成守护马村生态的蓬勃力量。

图为实践团与孩童们的合影 供图:周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