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庐江县同大镇,暑气蒸腾却挡不住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巢湖学院“守护童心 一同长大”七彩假期志愿服务团带来的11天文化体验盛宴,为乡村儿童的暑假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动手实践的乐趣与情感共鸣的暖流中,知识悄然生长,快乐自然绽放。

晨光里的课堂飘着彩泥的芬芳。“指尖上的中国建筑”主题活动中,志愿者们化身文化向导,用一幅幅生动图片串联起南北建筑的风情:北方四合院的方正对称藏着处世哲学,福建土楼的环形构造写满家族守望,徽派建筑的白墙黛瓦晕染着水墨诗意。当“四水归堂”聚财纳福的传说、土楼抵御外敌的智慧从志愿者口中流出,孩子们眼中闪烁着探索的光芒。指尖翻飞间,彩色黏土变成了歪歪扭扭的四合院、圆滚滚的土楼,甚至有孩子捏出带烟囱的“太空房子”——这些稚嫩作品里,藏着他们对建筑最本真的想象,分享会上此起彼伏的“这是我家”“像城堡”,让传统与童趣撞出奇妙火花。
午后的操场被歌声点燃。《少年中国说》的激昂旋律里,孩子们仰着小脸放声高歌,“少年自有少年狂”的词句从清亮童声中迸发,仿佛能看见他们未来挺拔的模样。“奉献是什么?”志愿者讲述的支教故事刚落音,孩子们便在纸上认真写下:“是帮奶奶扫地”“给小鸟喂饭”。手绘的祝福卡片上,歪扭的字迹与稚嫩的图案,盛满最纯粹的善意。地图拼图前围满小脑袋,安徽的“徽”字让他们想起家里的马头墙,新疆的葡萄沟成了“能吃好多葡萄干”的地方,在省份接龙的欢笑声里,祖国的轮廓在孩子们心中渐渐清晰。角落里的“魔法信箱”静静伫立,收着“想让爸妈多陪陪我”“想当科学家”的小心愿,每个信封都系着志愿者用心写就的回信。

11天的陪伴如夏日甘霖,让传统建筑的基因在指尖发芽,家国情怀的种子在互动中扎根。巢湖学院实践团用真诚与创意,为乡村儿童编织了一段充满文化味、爱国情与幸福感的暑假记忆。正如孩子们彩泥作品里那些向上生长的屋檐,这份温暖的陪伴,终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阳光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