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文化自信”与“文旅融合促乡村振兴”政策的号召,7月18日,桂林理工大学校团委郭彦汝老师带领桂林理工大学大学生艺术团“艺路花开”美育浸润推广志愿服务团,赴广西灌阳永富村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图为永富村干部与实践团师生合影
永富村第一书记李鑫、村支书王波热情欢迎实践团的老师与同学们。双方围坐一堂,围绕永富文化根脉与乡土文化传承展开深入探讨。老中青三代通过交流,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一幅关于传统技艺在时代浪潮中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图景清晰呈现。

图为村支书王波回答实践团成员的问题
在座谈会上,同学们踊跃提问,村支书王波对永富村情况进行了逐一介绍。永富村的文化图景随之展现:永富村是以汉族为主的村落,其文化血脉烙印着鲜明的地方特色——春节的锣鼓、三月三的采茶山歌、二月初八的农具节,无不展现着传统的生活智慧。而独具特色的“三响”油茶,不仅是饮食,更承载着文化仪式感,村民在全县大赛中的获奖,正是这份传承的有力印证。

图为村支书王波向大家介绍当地特色雪梨干
作为当地地理标志产品,“永富雪梨干”凝聚着永富人民的劳动智慧,其发展潜力有待通过加强线上推广的方式进一步释放。竹编、桂剧等承载历史的老手艺,正经历着新老交替的挑战,亟需吸引年轻力量的加入。青壮年人口流动与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正悄然重塑着乡土社会的文化生态。传统文化在这一进程中面临传承断层的挑战,如何让其守住根脉、焕发生机,成为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而村庄夜晚的广场舞,恰以鲜活的姿态勾勒出乡土活力的另一种样貌 —— 它既直接呼应着村民对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又以具体可感的实践,为探寻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新生提供了生动注脚。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干部交流
永富村的特色文化,是其宝贵的精神根脉,守护它不仅关乎文化自信的传承,更是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桂林理工大学的 “美育浸润” 实践,为村庄探索文化传承与振兴发展的融合路径提供了清晰思路。随着座谈落幕,具体行动已然启程。我们期待在各方接力下,永富村能走出一条文化赋能发展的特色之路,为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贡献独具价值的桂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