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青禾睦邻社会实践队走进曲阜三孔景区,开展大学生志愿讲解员活动。此次实践以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为旨归,队员们聚焦鲁壁等文化地标,用青春话语讲述历史,让游客在游览中感悟文化脉络。
深耕鲁壁:为讲解筑牢知识根基
实践筹备阶段,队员们围绕鲁壁开启“深度解码”。鲁壁,作为三孔景区承载千年文化传承的关键遗迹,背后藏着孔鲋藏书的动人故事。队员们一头扎进历史文献,从《史记》《汉书》中查找记载,梳理秦始皇焚书背景下,孔子九代孙孔鲋为护儒家经典,将《论语》《尚书》等藏于壁中的历史细节;向校内历史文化、考古专业教师请教,了解鲁壁建筑特点、考古发现,明晰其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价值。
为让讲解更贴合大众,队员们反复打磨表达。摒弃晦涩学术表述,尝试用“文化守护战”比喻孔鲋藏书之举,把鲁壁比作“穿越千年的文化保险箱”。多次实地勘察鲁壁,模拟游客视角,设计从外观砖石特征引入故事、借藏经典故阐发文化传承意义的讲解脉络,力求让游客“一眼入迷,一听入心”。
图为鲁壁照片。马雅丽供图。
鲁壁现场:青春讲述激活历史记忆
活动当日,队员们在鲁壁前“上岗”。面对游客,队员以简洁明了的话语开启讲解:“各位游客,眼前这看似普通的墙壁,藏着一段力挽文化狂澜的往事。”随后,从秦朝“焚书”风暴袭来的时代背景讲起,讲述孔鲋如何冒着风险,将儒家经典秘藏于家中墙壁,让这些珍贵文献躲过劫难,在汉代重见天日,成为后世传承儒家文化的根基。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向游客讲解。马雅丽供图。
讲解中,队员们善用青春化表达拉近与游客距离。对年轻游客,结合校园“文化传承”实践类比,阐释孔鲋在两千多年前,如校园守护古籍社团般守护文化,借鲁壁留存经典;遇到带孩子的家庭,以故事化叙述展开,将孔鲋比作“文化超人”,讲述其藏经典、护传承的故事,引得孩子好奇追问。
面对文化爱好者,队员们展现专业储备。当被问及鲁壁藏书对后世文化的影响,队员清晰阐释:这些藏书为汉代经学复兴提供原始文本,助力《尚书》等经典系统整理,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筑牢中华文化传承基石,让鲁壁成为文化传承“绝处逢生”的象征,专业通俗的讲解,获游客认可。
实践余韵:青春接力中的成长与传承
志愿讲解期间,鲁壁处的青春讲述收获诸多回响。有游客感慨此前逛三孔对鲁壁仅看个热闹,如今知晓背后动人文化守护故事,盛赞年轻人讲得好;还有研学老师特意带学生队伍前来,让队员讲“鲁壁的文化课”,称其为“最鲜活的传统文化教材”。
于队员而言,讲解也是成长试炼场。从最初紧张忘词,到自如应对游客提问;从单纯复述历史,到挖掘故事与当下连接点,队员实现知识与表达双重进阶。队员们感悟,传承文化就是讲好鲁壁故事,让更多人愿守护文化根脉,这是“青春传承力”。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指引游客参观鲁壁。马雅丽供图。
曲阜师范大学青禾睦邻社会实践队的这次实践,以鲁壁为窗口,用青春之音传递文化温度。在三孔景区的历史氛围里,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年轻纽带,让千年鲁壁的故事,借由青春讲述,抵达更多人心中。这场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讲解的尝试,更是青春力量拥抱传统文化、续写传承新篇的生动注脚,而鲁壁的文化光芒,也将在这样的青春接力中,持续照亮文化传承之路。(通讯员 马雅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