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浮茶鼎沸,色染道衣黄。”2025年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来到日照市“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通过参观手工坊和茶染作品、体验茶染手帕制作过程、采访手工坊负责人非遗宣传现状,聚焦茶染非遗,探寻其对“茶乡”日照发展的推动作用。
茶染技艺作为一项古老的植物染手工艺技术,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精髓的凝聚。日照茶染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茶叶熬制染料,选用土布和天然棉麻丝等纯手工染织,为布料赋予自然之色。这一技艺不仅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实践。此次实践活动,旨在深入了解茶染非遗的现状与困境,探索其传承与发展的新路径,同时也为推动茶乡经济多元化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在前期准备阶段,我们广泛搜集茶染相关资料,详细了解制作流程,并根据日照非遗茶染的特点,确定了以线上线下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非遗手工坊等方式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咨询指导教师,我们最终确定了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 “无失山房” 非遗手工坊作为实践地点。
采访交流中,朱老师提到,尽管茶染技艺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在现代社会中,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仍需进一步提升。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方式的融合、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培养等问题,都是茶染技艺传承面临的挑战。朱老师强调,非遗的传承需要创新思维和现代技术的支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非遗宣传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和创新,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帮助将日照非遗茶染推向更广阔的舞台,为非遗的传播和保护做出了积极贡献。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在非遗传承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让这些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实地调研中,我们跟随日照茶染传承人朱春莲老师参观了非遗手工坊及茶染作品。手工坊内陈列的茶染作品,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感受到了茶染技艺的精湛与独特。在朱老师的指导下,我们亲身体验了茶染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从选材、煮茶到染色,每一步都严格按照传统工艺进行。这一过程不仅让我们对茶染非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非遗传承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茶染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更是推动茶乡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关键。茶染技艺与日照茶乡的结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与朱老师的交流和自身的实践体验,我了解到,非遗茶染的传承需要创新思维和现代技术的支持,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现代手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染技艺。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种经济的推动。茶染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茶染非遗,如同一盏明灯,在岁月的长河中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日照茶乡,因茶染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而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有幸见证并参与其中,这是我们的幸运,更是我们的责任。让我们携手共进,为非遗茶染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