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地域文明的立体档案,承载着一方水土的集体记忆与文化基因。2025年7月16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旌载梦实践队走进山东省日照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解码港城历史、触摸文化根脉的研学之旅,旨在探寻日照地区从史前到近代的文明轨迹,思考地方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创新路径。
为让实践活动更具深度,队员们提前通过地方史志、学术文献等资料,系统梳理了日照地区的历史沿革与文化特色。了解到日照博物馆以"时间轴线+专题展览"的独特展陈方式,串联起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的文明链条,馆藏涵盖陶器、青铜器、民俗器物等多个门类,其中龙山黑陶、商周青铜礼器等展品尤为珍贵。经过对周边文化场馆的对比分析,团队最终选择以日照博物馆为核心调研点,期待通过实地探访填补理论认知的空白。
7月16日上午,实践队员抵达博物馆后,首先被大厅中央陈列的巨型龙山黑陶展品吸引。这件有着4000余年历史的文物,以其"薄如纸、亮如漆"的工艺特性,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史前先民的智慧。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大家依次参观了"史前文明""商周记忆""秦汉风韵""明清港埠"等展厅。从陶器上的绳纹、篮纹所反映的早期先民生活,到青铜礼器上的饕餮纹体现的礼乐制度;从秦汉时期的方孔钱币看郡县经济发展,到明清时期的船运模型还原港口贸易盛况,每一件文物都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日照历史的窗口。
互动体验环节中,队员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尝试模拟黑陶制作。揉泥、塑形、刻纹、晾晒,看似简单的步骤里藏着古人的匠心——陶土的湿度把控、纹饰的对称设计、晾晒的温度调节,都需要耐心与专注。过程中,大家围绕"如何在现代设计中融入传统纹饰"展开热烈讨论,有队员提出将黑陶纹样转化为文创产品的图案,引发了集体共鸣。
活动尾声,实践队与博物馆工作人员围绕"文化活化"主题展开座谈。队员们结合参观体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开发AR导览系统,让游客通过手机"复活"文物背后的故事;打造"黑陶工坊"研学课程,吸引亲子群体参与;联合本地设计师推出博物馆主题文创,让文物元素走进日常生活。工作人员则分享了博物馆在数字化展陈、青少年教育等方面的探索经验,双方一致认为,地方文化的传承需要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既要守住历史的本真,也要找到与当代人对话的语言。
此次实践之旅,让队员们不仅触摸到日照历史的温度,更深刻认识到文化传承的时代意义。从史前陶器的质朴到近代港口的繁华,日照的文明脉络始终与创新精神相伴。正如实践队员在总结中所说:"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不是静止的展品,而是等待被重新讲述的故事。当传统与现代碰撞出火花,地域文脉才能在新时代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