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苏工学子三下乡:非遗筑梦润童心,黔苏同心传文脉

来源:苏州工学院 李欣桐 恽婷玉 阅读:13 复制标题和网址

七月流火,黔东大地的山间风里,藏着一群年轻人与孩子们的盛夏约定。苏州工学院“非遗筑梦,黔苏同心”支教团的8名师生跨越千里,走进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希望班。他们用非遗技艺连接黔苏,用民族团结凝聚情谊,让这个夏天的课堂格外滚烫。

红色课堂铸信仰——家国情怀扎根心田

支教团以红色教育为引领,让爱国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深深扎根。支教团聚焦“遵义会议精神”,着重介绍了16字精神内涵。谈及“坚定信念”,支教团成员指着黑板说:“大家每天按时上学,认真听课,相信努力就能学好知识,就像红军坚信一定能取得胜利,这就是‘坚定信念’。”孩子们懵懂的眼神渐渐清亮,当抽象的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家国情怀的种子便在心底悄然萌芽。退伍大学生士兵成员的国防教育课将理论讲解和实际体验巧妙结合。他向孩子们讲述了“解放军叔叔守边疆”的故事,还带领孩子们体验军训动作——匍匐前进。孩子们模仿力惊人:一个小男孩身姿灵巧、动作标准,眼睛紧盯前方,小脸满是严肃和专注,活像个认真执行任务的小战士。“歌声里的中国”课堂上,成员们先领孩子们齐唱国歌,再详解《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这首歌诞生于民族危亡时刻,每句歌词都饱含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孩子们静静聆听,眼神中对国歌多了份庄重与敬畏。

 

非遗体验续文脉——指尖流转文化密码

“虞山篆刻”的课堂上,支教团带来的刻刀和石头,让孩子们好奇地伸长脖子。“看,这‘吉’字要先描轮廓,再慢慢刻,就像咱们学走路,得一步一步来。”当第一个歪歪扭扭的“正”字在石上显现时,教室里爆发出热烈掌声,石屑纷飞间,文化传承的种子悄悄发芽。而后的传统书法非遗体验课温馨又有趣,支教团成员从毛笔握法和控笔基础教起,看着孩子们像抓棉花糖一样握笔,写“点”画时墨汁晕成小墨团,大家被孩子们的天真深深打动。当“苏州”“铜仁”等地名在一幅幅扇子上慢慢成型,黔苏两地的联结便在笔墨流转中悄然加深。苏州泥塑体验课上,彩色橡皮泥在支教团成员的手中转了几圈,就变成了一只灵动的小老虎。孩子们也跟着揉、捏、压,有的做了憨态可掬的小猪,有的捏出灵动的小鱼,最后,孩子们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送给老师,橡皮泥的温度里藏着满满的心意与童真。

 

双语课堂拓视野——绘本导读碰撞火花

来自外国语学院的支教团成员们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孩子们拓宽眼界。低年级教室里,轻快的歌谣声飘出窗外。支教团成员在黑板上写下一个个字母,孩子们在座位上认真模仿书写,不时抬头对比自己写的是否准确。大家还利用卡片进行教学,孩子们跟着念,声音像一串清脆的风铃。“小猫、小狗”等具象词汇的联想,让单词记忆变得格外轻松。高年级的《乡村比赛》绘本课上,支教团成员指着图画问:“这是什么蔬菜?”“胡萝卜!”互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新词汇,更爱上了绘本里的奇妙世界。“国家与旅行”双语文化课上,孩子们轮流扮演“文化小使者”。“我来自中国,这是万里长城!”“我来自法国,这是埃菲尔铁塔!”用简单的话语介绍时,他们眼里闪烁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向往,文化碰撞在课堂上擦出别样火花。

活力陪伴成长——运动欢歌喜笑颜开

篮球比赛时,孩子们拍着球冲向篮筐,成员们在一旁加油呐喊;乒乓球台前,小小的身影踮着脚接球,汗水滴在球桌上,映出阳光的模样。晨跑时,孩子们像一群小麻雀,叽叽喳喳地超过小老师们,把欢笑撒在跑道的每一个角落。作业辅导课上,“老师,这道题我不会”的声音此起彼伏。成员们俯身为孩子们耐心讲解,当“哦,我懂了!”的声音响起,成就感在师生间悄悄传递。“还记得你说家是唯一的城堡……”支教团成员们带着孩子们合唱《稻香》,拍手的节奏里,教室变成了音乐的海洋。有孩子边唱边晃脑袋,快乐像音符一样跳满整个房间。

民族团结谱新曲——黔苏文化交融共鸣

来自铜仁市当地的土家族支教团成员给孩子们带来了土家剪纸课,她缓缓铺开红纸,剪刀开合间,一朵窗花渐渐成形。“咱们土家族的剪纸,就像讲故事,剪的都是身边的好日子。”孩子们专注于自己手下的红纸和剪刀,不多时,各式各样的动物、窗花甚至“平安喜乐”等字样慢慢成型,孩子们兴奋地举着作品,喜悦的脸上满是对家乡的热爱。江南文化与土家文化交流课上,两种地域文化碰撞出美妙火花。来自江苏苏州的支教团成员,通过图片和生动讲解,向孩子们展示苏州园林中精巧的亭台楼阁、蜿蜒的假山流水,描绘江南水乡独有的雅致韵味,让孩子们仿佛置身诗情画意的江南美景。随后,孩子们还逐一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家乡的独特文化。孩子们热情讲述贵州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民族服饰等,江南文化的温婉与黔东文化的质朴在这场分享中相互交融,让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远方文化,更懂得珍视自己家乡的传统。最后,全体师生同声高唱《我和我的祖国》,孩子们歌声交织在一起,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我们同是一家人”的深厚情谊。

支教团成员坦言:“这段时光里的欢笑与成长,会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愿希望班的孩子们带着这份温暖与收获,在未来继续闪闪发光!”一周的支教时间虽短,但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和教育帮扶的种子早已种下,支教团将会延续这份情谊,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让黔苏同心的温暖跨越山海,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力量汇聚,照亮更多角落。

相关内容

苏工学子以桨为笔书写龙舟文化新篇章

7月15日至8月15日,由苏州工学院龙舟队组成的“龙舟文化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动作频频,他们结合龙舟文化“同舟共济、奋勇争先”的精神内核,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

苏工学子三下乡:非遗筑梦润童心,黔苏同心传文脉

七月流火,黔东大地的山间风里,藏着一群年轻人与孩子们的盛夏约定。苏州工学院“非遗筑梦,黔苏同心”支教团的8名师生跨越千里,走进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文军希望小学希望班...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