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 兰州7月18日讯(通讯员 李美玲)近日,兰州理工大学“三下乡”实践团队在兰州中山桥举行了一场以“探寻中山桥红色印记,传承兰州战役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活动通过明信片宣传、问卷调查、实地勘测等多种形式,让参与者沉浸式感受这座百年铁桥承载的历史重量,重温兰州战役中的峥嵘岁月。
活动伊始,实践队员向过往市民与游客发放了特制明信片。这些明信片正面印有中山桥的今昔图,背面则详细记载了其在兰州战役中的关键作用——作为当时黄河上唯一可通行的桥梁,它既是战役期间物资运输的“生命线”,也是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原来每天路过的中山桥,背后藏着这么壮烈的故事。”拿到明信片的游客李先生表示,文字与影像的结合让历史变得更易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发放明信片及进行讲解相关摄影 通讯员 姚明睿 摄
为进一步了解公众对这段历史的认知程度,活动设置了问卷调查环节。志愿者准备了印有中山桥图案的钥匙扣、冰箱贴等文创礼品,吸引本地居民和游客主动参与。问卷内容涵盖兰州战役基本史实、中山桥在战役中的作用等,既收集了“大家对这段历史的了解程度如何”“希望通过哪些形式接触红色历史”等数据,也借互动加深了参与者对历史背景的印象。“带着孩子填问卷时,他一直问‘为什么桥会被打?’,正好能给他讲讲过去的事。”本地市民王女士说。
实践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对中山桥留存的弹孔进行记载与测量。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志愿者们使用工具仔细记录弹孔的位置、直径、深度,并标记在预先绘制的桥梁结构图上。这些深浅不一的痕迹,是70余年前战役的直接见证——有的弹孔位于桥墩关键承重处,有的则靠近桥面护栏,无声诉说着当年战斗的激烈。“亲手测量时才真切感受到,这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段抗争历史的‘活化石’。”参与勘测的大学生志愿者小张感慨道。
图为中山桥弹孔相关摄影 通讯员 云浚豪 摄
据活动组织者介绍,本次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宣传—互动—实证”的递进式体验,让中山桥的红色记忆从“史料”走向“身边”。后续,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将用于优化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弹孔测量记录则会整理成资料,为中山桥的历史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百年铁桥横跨黄河,红色记忆历久弥新。此次活动不仅让更多人知晓了中山桥在兰州战役中的重要意义,更以接地气的方式让红色历史“可感、可触、可传”,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新活力。
文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铁桥烽火——中山桥与兰州抗战记忆挖掘行动”队 李美玲
摄影|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铁桥烽火——中山桥与兰州抗战记忆挖掘行动”队 姚明睿 云浚豪
编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铁桥烽火——中山桥与兰州抗战记忆挖掘行动”队 李美玲
一审一校|
二审二校|
三审三校|
(撰稿:李美玲 初审:刘汉青 终审:蒲瑞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