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大爱,静水深流。”为宣传弱势群体,让大众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群体,推动实现尽早干预与回归正常生活的目标,八月份,“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走进济南市鲁智特殊儿童服务中心,通过开展深入调研、陪伴课堂、趣味活动等方式,近距离感受特殊儿童的学习日常,理解服务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实际行动传递关怀与尊重。探秘教学模式:三类班级构筑成长支持网
在中心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实地了解了特殊儿童的教育服务体系。服务中心老师详细介绍,中心的三大核心班级各有侧重:暑期班以巩固能力为重点,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相结合;衔接班聚焦学龄前后的过渡,模拟普通课堂环境培养独立学习习惯,为融入常规学校筑牢基础;全日班则为需要长期照护的儿童提供系统化训练,内容涵盖日常起居、基础沟通等,助力其提升生活自理能力。课程设置上,除语言康复、感统训练等核心课程外,还融入艺术疗愈、手工制作等特色内容,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案,帮助特殊儿童改善功能障碍,最终更好地融入家庭与社会。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对特殊儿童教育的专业性与温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课堂陪伴同行:以行动传递关怀与尊重
实践团成员走进课堂,与孩子们共同参与活动,在互动中传递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与尊重。在暑期班的课堂中,成员们和孩子们一同学习,感受暑期班孩子们是怎样巩固学习的;在衔接班的模拟课堂里,实践团成员协助老师进行默写练习或者课程学习,体会特殊儿童为融入常规教育所做的努力;全日班的生活技能课上,成员们陪伴孩子学习整理仪容、基本事物认知,直观感受到系统化训练对提升生活能力的意义。
走出课堂实践:社会融合活动锤炼适应能力为促进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团与中心教师携手,带领衔接班儿童开展了大明湖社会融合活动。活动全程模拟真实生活场景:从步行至公交站点学习识别公交线路及候车礼仪,到乘坐公交车时实践团成员示范投币流程并引导儿童主动向司机问好,再到进入景区后在藕神祠、孙墨佛父子书画馆等点位通过实物观察、简单讲解丰富文化认知,孩子们在一步步实践中得到了全面锻炼。活动中特别设置的消费体验环节令人印象深刻——在蜜雪冰城门店,孩子们在辅助下独立完成点单、付款流程,语言表达能力较活动前有明显突破。中心老师表示,此类活动有效提升了服务中心儿童的环境适应与社交沟通能力,为他们融入社会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动手实践课堂:紫薯山药糕制作培养综合素养能培养方面,实践团联合中心开展了紫薯山药糕制作活动,以“认知—操作—分享”为主线层层推进。活动前期,中心教师完成食材预处理,并详细讲解紫薯、山药的颜色、质地等特征;实践团成员协助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触摸对比,建立对食材的感性认知。制作环节中,孩子们独立完成压泥、塑形、脱模等步骤,实践团成员则负责安全提示与秩序维护,每位小朋友都积极尝试使用模具成型,手部精细动作得到有效锻炼。活动尾声,孩子们将亲手制作的糕点装入礼盒带回家,形成“劳动—分享”的完整体验,纪律意识也在过程中显著增强。
趣味实验互动:沉浸式体验特殊群体感知世界实践团还带来了一系列趣味实验,让在场成员与孩子们共同体验特殊群体的感知世界。“气味盲盒挑战”中,大家闭眼仅凭嗅觉辨别白醋、酒精等溶液气味,切身感受盲人群体依赖非视觉感官认知世界的状态;“色彩观察”环节里,通过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类比听觉障碍群体高度依赖视觉信息感知环境的特殊性;“听声辨反应”则让参与者闭眼倾听水、气泡水及化学反应产生的声响,模拟盲人群体依靠听觉判断环境的日常。这些以化学实验为媒介的感官受限体验,不仅充满互动趣味,更让大家在亲身体验中理解特殊群体的生存挑战,深化了对包容与尊重的
认知。
活动最后,实践团将小博士幼儿园孩子们准备的贺卡分发给服务中心的小朋友们,一张张贺卡传递着纯真的情谊,也悄然消弭了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之间的距离,让心与心紧紧相连。
这些行动不仅为服务中心的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更让实践团深刻理解到:宣传弱势群体的意义,在于打破认知隔阂——通过近距离接触,让更多人看到特殊儿童的真实需求与成长潜力;在于唤醒社会共情,让“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理念深入人心;更在于凝聚行动力量,推动形成理解、接纳、支持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让每一个生命都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
作者:张雨欣
摄影:张静蕾 金昊玥
来源:“人生三部曲”社会实践团
联系方式:1980615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