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伏帅 通讯员:陈启有 鄢贻平
7月3日下午,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暑期实践团走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深入探访当地特色铁骨猪养殖及加工产业,见证乡村经济在特色产业驱动下的蓬勃发展图景。
绕过重重山路,实践团首站来到产业总办公室,负责人杨元胜热情相迎,用质朴的乡音向我们讲述浦市镇铁骨猪产业从传统养殖迈向现代化发展的历程。杨大哥说道,在早几年疫情时期,行业承压大,许多工厂接连倒闭,而他们的工厂不仅存活,更是实现了一年半赚取700万的“逆袭”。对此,杨大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向我们解释道:“其一,在于多方专家的科学指导;其二,我们的工厂建在高山之上,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最后,我们对于人员出入以及卫生管控非常严格。”正是有了村民们的智慧,铁骨猪才能成为全国农产品中极具地域特色的知名产品。
图为负责人向团队初步介绍工厂场景
随后,实践团参观了铁骨猪产品的整个生产车间链。地面和桌面一尘不染的生产车间;洋溢着茶籽壳的木质香味的熏烤车间;连包装袋都需要进行消毒的包装车间。进入每一个车间前的洗手台和“三步洗手法”以及全面的消杀工序无一不彰显着这一生产加工厂对于卫生的严格把控和对产品的高质量要求。
图为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加工厂具体车间场景
参观冷藏车间时,杨大哥赠予我们铁骨猪辣酱,这不仅是一份乡土馈赠,更承载着产业做大做强的决心。当我们问到“为什么是铁骨猪”时,杨大哥笑着为我们讲述起来,在得天独厚的养殖环境中,浦市铁骨猪形成了骨头坚硬、肉质紧实的独特品质,这也如同我们岩门溪村的村民们一样,都有着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相信在未来,杨大哥一定会带着颇有特色的铁骨猪走向更大的舞台,让特色产品搭乘万物互联的快车,走向全国市场。
图为负责人向我们展示成品场景
夕阳西下,实践团结束探访。此次实地调研,成员们亲眼见证了特色产业如何激活乡村经济,领悟到了平凡创业者的匠人之心。浦市铁骨猪产业的每一步探索,都彰显着乡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而实践团的青年们也将带着所见所感,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