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上午8时,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暑期社会实践团15名团队成员沿村道步行深入岩门溪村,展开座谈与实地调研活动,为后续“三下乡”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
图为岩门溪村的合照
上午9时,团队成员抵达岩门溪村村支部,与村支书唐海利同志展开座谈。唐支书详细介绍了村落人口结构、支教重点:“岩门溪村分九组十八寨共623户人家。村中有不少留守儿童,同时家中长辈较为年迈,对于教育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不仅如此,村中还存在不少水域,防溺水的安全教育也是支教重点之一。”对于村中的产业,唐支书总结道:“一树果,一头猪,一尾鱼,农旅融合添活力”。“一树果”是发展“高山浦韵脐橙”品牌产业;“一头猪”是发展铁骨猪生态养殖场;“一尾鱼”是深耕现代渔业,发展鲈鱼养殖;“农旅融合”则是以打造花园坪农旅融合示范区为最终目标。
图为团队在村支部开会
座谈会结束后,按照书记建议,团队成员分为2个小组开展了实地调研。一部分成员围绕“家庭劳务与教育现状”、“垃圾处理方式”、“支教意向征集”三大议题走访了全村近三分之二的家庭。通过走访调查,团队成员了解到岩门溪村中多数家庭父母在外务工,孩子由祖辈监护,缺少课后辅导;对于家中垃圾处理村民大多将垃圾堆放至固定地点由专人清理,但仍有部分选择自行焚烧;团队还向有儿童的家庭了解孩子的大致学习情况、家庭长辈对于未来教育的看法和规划。另一部分成员则重点关注当地水质情况。团队成员以村支部为中心方圆两公里的范围,记录了村落山水植被等自然风貌,重点观察水域环境。团队成员用手机拍摄并记录关键点位及周围信息,便于后续采样监测。
图为团队在走访调查的照片
在完成为期一天的实地调研后,团队进行了分类总结,梳理调研成果:标记水质问题点位3处、垃圾堆放隐患点2处;收集到部分村民的教育需求反馈并结合需求整理出了后续支教具体课程;初步了解到当地支柱产业,并联系了相关负责人希望深入参观。实地调研为实践团后续各项工作奠定了基础,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