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湘潭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暑期社会实践团15名团队成员前往岩门溪村水库开展暑期实践调研。通过实地走访、水质检测和水利专家访谈,团队深入了解了水库在2022年特大暴雨后的修复工程及“库渠一体”创新设计,将课堂知识转化为生态保护实践。
2022年,岩门溪村遭遇罕见暴雨,水库防汛设施严重损毁。实践团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水利部门迅速启动重建工作,不仅修复了损毁设施,更对堤坝、泄洪道等关键部位进行加固升级。“我们在原有设计基础上增加了防洪标准,确保能应对更极端的天气。”水库工作人员介绍道。
登上堤坝时,同学们注意到,维修人员正在为坝体铺设绿色防护层,既增强了结构稳定性,又改善了生态环境。“水泥堤坝披上‘绿衣’后,抗冲刷能力提升,也更美观了。”一名队员记录道。
图为实践团成员前往水库
工作人员重点向实践团讲解了水库的"库渠一体"设计理念。通过将排洪渠与泄洪闸科学联动,系统能在暴雨来临时快速分流洪水,减轻水库压力。“这就好比给水库装了道‘安全门’。”工作人员比喻道。
这种设计经过精密测算:排洪渠的坡面角度、弯道弧度均优化设计,既能保证泄洪速度,又可避免水流过快冲刷堤岸。实践团成员操作专业设备检测水质时,发现水库水体透明度、pH值等指标均达到优良标准,印证了该系统的生态效益。
“这次调研让我们真切体会到,水利工程不仅是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一位团队成员感慨道。团队将把采集的水样带回实验室进一步分析,并结合调研数据形成报告,为山区水库治理提供科学参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交流
带队教师周琼芝视频连线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实践,真正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