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31 日,蓝山县龙泉社区广场的 “候鸟守护者” 主题活动尚未开始,便已透出热闹的苗头。7 点 50 分,实践团队志愿者准时到场,龚熠调试设备时播放的环保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很快吸引了晨练居民的注意。有家长询问得知是儿童护鸟科普后,立刻打电话叫孩子赶来。
到 8 点 30 分,现场已聚集 30 余名孩子和 20 多位家长。大家自觉围在临时投影区周围,家长们轻声交流着孩子对鸟类的兴趣,孩子们则翻看候鸟图鉴,热闹又有序的氛围里,活动即将拉开序幕。
活动伊始,宣讲环节由常佳诚主持,他以 “候鸟是天空的旅客,它们的航线是写在大地上的日记” 破题,迅速抓住全场目光。紧接着,大屏幕上的 “蓝山候鸟迁徙路线图” 揭开面纱 —— 这是团队在 8 个观测点连续 720 小时监测,结合卫星数据梳理出的 12 种候鸟迁徙路径,凝聚着大量心血。“图上每道曲线的转折、每个圆点的标记,都藏着候鸟的选择。” 常佳诚解释,标记旁的海拔、温度等数据,经数学建模分析后,能 “翻译” 出候鸟栖息地的选择规律。
为让抽象知识更易理解,团队设计了两场互动游戏。“小小追踪员” 环节中,孩子们根据鸟类生存需求卡,在模拟地图上为 “自己的鸟” 找停歇地,8 岁的陈思远很快为 “小天鹅” 锁定 “浅水区 + 芦苇丛” 的合适区域;“数字侦探” 环节里,张静、张九尹用线性回归模型演示候鸟到达时间预测,结合近三年数据算出函数关系后,输入当天气象得出 “下一批雁群 3 天后上午 9 点左右抵达” 的结论,而去年类似预测仅误差 7 分钟的细节,让现场响起掌声,有家长感慨 “数学真有用”。
互动结束后,屏幕展示的 “非法捕鸟导致候鸟数量下降” 曲线引发关注 ——2018-2020 年间,代表数量的灰色曲线骤降 63%,触目惊心的变化让孩子们纷纷举手提问。全程参与的县林业局副局长陈志军走到孩子中间,指着候鸟保护手册解释:“这些飞越千里的‘老朋友’,曾因非法捕猎减少,如今虽在恢复,仍需更多人守护。” 他拿出 “护鸟小卫士” 申请表:“想加入的小朋友可以在这里写下自己的承诺,哪怕是‘不掏鸟蛋’‘告诉爸爸妈妈不买野鸟’这样的小事,都是在保护它们。”12 张表很快被填满,举起的纸张在风中颤动,像群展翅的小鸟。
11点整,活动准时结束。田坤、冮昊两位指导老师为参与活动的孩子们佩戴上印有“候鸟守护者”字样的蓝丝带,丝带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像系在孩子们手臂上的责任与承诺。这场在社区广场开展的科普活动,虽没有复杂的流程,却用专业的数据、生动的互动和真诚的交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保护自然的种子。正如一位家长在留言本上所写:“当孩子们知道自己的承诺能让候鸟飞得更安全,知识就真正长出了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