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星火青年”宣讲团在武宣县东乡镇继续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通过劳动实践、教育调研与思想研讨的“三段式”设计,学员们深入基层,以知促行,以行验知,构建起“知行合一”的立体化学习场景。
劳动实践:田间地头悟真知
清晨,青马班学员分为两队,开启了实践的首站。第一队学员走进东乡镇生态茶园,在茶农的悉心指导下,体验茶叶采摘的精细工艺。腰系竹篓,指尖在茶树间灵巧翻飞,学员们不仅掌握了“一芽一叶”的采摘标准,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靠产业”的实践真谛。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体验制茶 谢广军供图
与此同时,第二队学员旁听了将军第特色旅游发展讲解会。武宣县人社局罗局长与团队学员亲切交谈,强调:“基层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青年干部既要读懂文件,更要听懂乡音。”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现就职于人社局的黄师姐,分享了基层工作的真实体验,并对来宾市人才引进政策进行解读,呼吁学弟学妹们毕业后积极投身基层,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乡土大地上。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人社局局长交流 魏乐苒供图
教育调研:察民生,练本领
午后,青马班学员雷安妮、何雨俐、韦海妍组成专项小组,针对东乡镇教育现状展开调研。她们制定“观察-访谈-记录”三步走计划,选定幼儿园与小学门口为观察点,融入对劳动教育、家风家训理念的思考,精心准备访谈提纲。
在东乡镇小学,学员们发现,居住较远的学生乘坐固定班次校车,而附近学生则由家长骑车接送。该校覆盖周边9个自然村,在校生700余人,留守儿童占比较大。在幼儿园,学员们注意到,电动自行车是家长接送的主要工具,部分家庭形成“拼车联盟”,轮流接送儿童。李老师介绍,该园正尝试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课程,如组织小朋友打扫校园、参与菜园种植,践行“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图为调研组成员与幼儿园李老师交谈 韦海妍供图
思想研讨:夜读灯火明方向
暮色降临,全体团队成员展开夜读研讨,围绕“基层教育痛点与青年作为”主题,展开三维度讨论。大家结合调研案例,分析“拼车接送”背后的农村家庭协作模式、“校车线路”体现的公共服务创新。同时,提炼出“留守儿童心理关怀机制不完善”“长距离步行学生的安全保障需加强”等具体问题,为后续思政小课堂补充交通安全知识。雷安妮分享到:“基层不是‘问题库’,而是‘答案源’。我们既要带着问题来,更要带着方案回。”
图为团队成员夜读现场 黎雨蕊供图
本次活动构建起“实践-观察-反思”的完整闭环。上午的劳动实践为成员们注入基层认知,下午的调研观察提供鲜活案例,晚间的思想研讨催生行动方案。指导老师李咏纯总结道:“此次三下乡的重要意义,就是要让青年在泥土里扎根,在思考中抽枝,最终成长为服务基层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