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水相连”实践队走进广西大新县硕龙镇,围绕中越边民在文化交流、日常互动与协同发展中的鲜活实践展开调研。团队发现,在“三月三”“建街节”“侬侗节”等民俗节庆活动中,在跨境集市的频繁往来中,在亲缘交织的生活点滴里,边民们正以“人文同源”为底色,共同编织起跨境命运与共的纽带。
一、节庆为媒:歌声唱出跨境情谊
实践队调研了解到,每年农历三月三,硕龙镇都会举办盛大的节庆活动。山歌对唱与电商展销同台,成为文化交流与商贸互动的结合点。农历三月十五的“建街节”,中越边民共办文艺展演、踢足球、抢花炮,笑声与歌声交织,生动诠释文化同源的共识。德天村的“侬侗节”更广邀越南边民聚餐交流,尽管口岸通关受时间限制(9点入境、17点前出境),仍保持常态化往来。
二、集市相通:跨境往来形成互补
实践队在硕龙镇集市看到,每逢农历二、五、八,便有两三百名越南边民涌入集市,旺季人流更是络绎不绝,市场繁荣有序。边境集市不仅便利了越南边民生活,也为当地群众带来可观收益,形成“你来我往、互利共赢”的生动局面。
三、亲缘相系:血脉联系延续共生
走访过程中,实践队发现不少硕龙镇家庭与越南亲属保持频繁往来。跨境婚嫁、节日聚首早已习以为常,亲缘纽带跨越国界,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意识沉淀在日常点滴。
四、文化搭台:推动交流与发展并进
实践队还注意到,硕龙镇正积极探索“文化+产业”的新模式。在“三月三”活动中引入电商展销,把歌圩文化与特色产品推广相结合,不仅展示民族风情,更拓宽了农产品与手工艺品的市场。民俗节庆正逐渐成为边境协同发展的新舞台。
山水相连,人文同源
实践队调研认为,硕龙镇中越边民的交往交流交融,既承载了文化记忆与亲情纽带,也展现了合作发展的广阔前景。从歌圩到集市,从亲缘到产业,边境地区正通过“人文同源”的血脉共鸣,书写“山水相连、命运与共”的生动答卷。
图为队员与边民交流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