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湘大学子进社区:科技建模守护“千年鸟道”的故事在阳光社区续写

来源:湘潭大学 王嘉 肖媛 阅读:99 复制标题和网址

生态保护是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科技则为这一命题提供了精准破题的钥匙。812日,阳光社区活动中心内,一场承载着科技守护生态理念的宣讲活动在此开展。刚从永州“千年鸟道”科研一线返回的湘潭大学学子们,继湘大社区首讲后,带着三天实地调研的丰硕成果与对科技赋能生态保护的深度思考,湘潭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数”说万物暑期实践团成员走进阳光社区,而这只是他们系列宣讲中的一环,后续还将走向更多地方,持续传递用“科技建模”守护这条古老迁徙通道的故事。

活动现场,数十幅由团队成员在永州亲手拍摄的高清鸟类摄影作品组成的展板环绕四周。四海坪湿地的苍鹭、白鳲洞密林的画眉、竹林上空盘旋的飞鸟,以及红外镜头下的夜鸟,这些影像直观呈现了“千年鸟道”的生物多样性。实践团成员在展板旁为居民做着初步讲解,让大家对这条鸟道的生态图景有了初步认知。

上午九时,宣讲在居民的关注中正式开始。一段纪实短片率先将大家的视线引向数百里外的永州山水:无人机镜头下,郁郁葱葱的山峦与波光粼粼的湿地构成壮阔栖息地;高倍望远镜捕捉的细节里,林间觅食的鸟儿、水面游弋的水禽清晰可辨;而白鳲洞观测站的红外夜视影像,更让漆黑夜幕下的夜行性鸟类活动得以呈现。这些画面让居民直观了解到,实践团正是通过这些科技手段,在三天时间里深入观察记录着“千年鸟道”的自然奥秘。

                     (图为志愿者进行宣讲

短片结束后,主讲人切换至PPT,系统讲述团队的科学发现。他强调,在四海坪、白鳲洞、竹林三个观测站的密集工作,核心是运用科学方法获取一手资料。其中包括在四海坪采集的鸟类粪便、各观测点收集的植物叶片及不同水域的水体样本,共计20多份。“这些样本承载着关键生态信息,”主讲人解释道,“回到学校后,我们将结合观测站记录的海量鸟类活动数据,运用专业数学模型分析,揭示鸟类种群数量波动、栖息地选择偏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为守护‘千年鸟道’提供精准科学的决策依据。”

                           (图为听众认真听讲

宣讲的核心内容聚焦于“科技建模如何赋能‘千年鸟道’守护”。主讲人分享了团队在三个观测站验证的现代技术手段:在白鳲洞,红外监测设备如同“暗夜之眼”,能24小时无间断、无干扰地记录夜行性鸟类活动规律,填补了传统日间观测的空白。“这些夜间行为数据,是构建更完善生态模型的关键拼图。”主讲人说道,这些技术的应用,让生态保护从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

                     (图为小朋友积极提问

近两小时的宣讲在热烈掌声和持续讨论中落下帷幕。学子们不仅将“三下乡”期间的调研成果从湘大社区带到阳光社区,普及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更传递了“科技建模,智能守护”的理念。他们表示,将继续深耕永州调研数据,完善分析模型,深化与永州市林业局的协作,让科技守护“千年鸟道”的愿景在系列宣讲与持续实践中逐步照进现实。在生态保护的道路上,青春力量正以科技为笔,在更广阔的天地间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相关内容

湘大学子进社区:科技建模守护“千年鸟道”的故事在阳光社区续写

生态保护是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科技则为这一命题提供了精准破题的钥匙。8月12日,阳光社区活动中心内,一场承载着科技守护生态理念的宣讲活动在此开展。刚从永...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