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张子豪赴滁州档案馆开展志愿工作

来源:淮北师范大学 张子豪 阅读:53 复制标题和网址

2025年7月12日,淮北师范大学“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的成员张子豪走进滁州市档案馆,实地了解该档案馆日常运行、馆藏管理以及公共服务情况并充当志愿者。

张子豪先是联系好了场馆的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馆内的具体信息,为后续工作做了铺垫。上午九点多,来了一群退休老人,是社区组织来参观的。张子豪拿起挂在脖子上的讲解器,按了开关,声音通过喇叭传出来,有点闷。“这边是常设展厅,按时间顺序分了四个部分,从清代到现在。”他走在前面,脚步不快,等老人跟上。

第一个展柜里摆着些老物件: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滁县酒厂酒瓶,标签纸边角卷了起来;旁边是个铁皮饼干盒,印着“琅琊牌”三个字,漆掉了一块。“这个饼干盒,1985年左右滁州食品厂生产的,当时卖一块二一盒。”张子豪指着盒子,语气平稳,像在念说明书。有个戴眼镜的老人凑近看,说自己家以前有过一样的,张子豪点点头,没接话,继续往前走。

展厅靠墙的架子上,码着些文件副本。最上面是1975年滁县地区革委会发的春耕通知,毛笔字写的标题,下面盖着红章。“这些都是从各单位档案室移过来的,原件在库房里。”张子豪用手指了指文件边缘,“你们看,纸张已经泛黄了,所以展厅里摆的都是复印件,原件得恒温恒湿保存。”

档案馆办公室的刘静路过,站在旁边看了会儿。她后来跟我们说:“这学生一开始不太行,对着稿子念,问个问题就卡壳。现在好多了,有个老工人问滁州拖拉机厂的档案在哪,他直接领到工业档案展区,还能说出哪年的资料已经数字化了。”

张子豪的讲解路线是固定的,从展厅到修复室,再到库房外围。修复室有面玻璃墙,参观者能看到里面的人工作。这天,档案管理员李娜正在补一份1953年的土地房产证,纸碎成了三块。张子豪站在玻璃外,说:“先用药水把纸泡软,再用浆糊粘,浆糊是自己熬的,小麦淀粉做的,不容易坏。”有个老人问多久能补好,他想了想,说:“这种程度,李师傅说大概得三天。”

到了库房门口,张子豪停下脚步。门是密码锁,他没钥匙,只能隔着门介绍:“里面温度一直保持在14度,湿度55%,存了42万卷档案,从清代到现在的都有。”他指了指墙上的通风口,“空气是过滤过的,不然纸张会发霉。”有人问能不能进去看看,他摇摇头:“只有工作人员能进,每次进去要登记,拿档案得戴手套。”

中午休息时,张子豪坐在大厅的长椅上,翻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些数字:“1983年滁州升格为省辖市,当时下辖2区4县”“民国时期档案3.2万卷,其中商会档案486卷”。他说这些都是从档案馆提供的资料里抄的,怕记错。“有次讲错了,说小岗村的档案在这里,后来刘主任告诉我,小岗村的核心档案在凤阳,这里只有些关联文件,后来赶紧改过来了。”

下午三点多,来了几个大学生,是来做社会实践调查的。张子豪带他们看了电子档案查询区,演示怎么在电脑上查1990年代的滁州工业数据。“输关键词就行,比如‘滁州卷烟厂’,能跳出相关的生产报表、纳税记录。”他点开一份1992年的报表,屏幕上的字迹有点模糊,“这些都是扫描进去的,原件还在库房里。”

快到五点,张子豪把讲解器还到值班室,签了到。登记簿上写着他今天的工作:带4个团,共58人,解答问题23个。他收拾好背包,走出档案馆时,已是五点三十分。

张子豪说,一开始觉得挺紧张的,现在习惯了,有时候看到参观者对着某样东西说“这个我见过”,觉得还行。“反正就是把知道的告诉人家,别讲错就行。”他背着包,往公交站走,结束了这一次探寻之旅。

图为展馆大厅。 张子豪 供图

图为馆内展品。 张子豪 供图

图为志愿者向观众介绍展墙。 张子豪 供图

相关内容

张子豪赴滁州档案馆开展志愿工作

2025年7月12日,淮北师范大学“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红迹铸新篇”点亮八皖实践团的成员张子豪走进滁州市档案馆,实地了解该档案馆日常运行、馆藏管理以及公共服务情况并充当志...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