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蒲团乡横山中心小学的课堂上演了一场生动的“生命进化”探索之旅。朝夕守望志愿服务队的徐老师以“我们从何而来?生命如何适应环境?”为线索,通过沉浸式故事讲解、实物模型与跨学科案例,带领学生解码人类进化与生物适应的奥秘。

课程以320万年前非洲阿法尔平原的生态复原图开篇。当屏幕上笨拙行走的古猿动画引发笑声时,徐老师顺势展示旧石器时代的石斧与木矛:“这些‘原始武器’让人类学会改造自然。”而火焰使用的动画演示,更让学生直观理解熟食与御寒如何奠定文明基石。

为深化“生物适应环境”主题,课堂延伸至校园外的自然世界。徐老师以加拉帕戈斯群岛雀鸟喙形差异为例,解析自然选择的力量:“大果实需要粗短喙,小种子偏爱细长喙。”引导学生联想角马迁徙现象:“它们的长腿和耐力,正是对草原干旱的终极适应。”——抽象理论瞬间化为可触达的生活观察。

本次课程通过故事化叙事、实物互动与本土案例,将宏大的进化论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探索游戏。徐老师强调:“科学藏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根手指里。”志愿团队表示,未来将持续设计此类“浅理论、深体验”的课程,在蒲团乡学子心中埋下探索生命奥秘的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