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夏日海风裹挟着蝉鸣,连云港市丽景微社区党群服务站里却是一片清凉与惊叹。来自中国矿业大学星河天文学社“披星戴梦”实践团的8名大学生,把“天文课”从教室搬进社区,为19名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小学生带来一场从月球到星空的沉浸式探索之旅。
三点整时,活动正式开始。志愿者何政轩化身“宇宙向导”,用15分钟把月球的起源,月动力“压缩”成一张张图片。当屏幕上出现阿波罗计划留下的脚印至今仍在时,孩子们齐刷刷发出“哇——”的惊叹,仿佛同宇航员一起踏上月球。
紧接着,志愿者们把一张张印有深邃星空的明信片发到孩子们手中。卡片上银河如泼洒的牛奶,孩子们用彩笔在空白处添上火箭、星球,有的写下“为什么太阳早上看起来更大却中午更热?”有的画了一整片太阳系。志愿者们蹲下来,把艰深的折射、辐射原理翻译成“太阳像暖宝宝,离得近就烫手”的童言童语,孩子们也恍然大悟地点头。
明信片环节刚结束,一台便携式天文望远镜被抬了出来。志愿者们一边拧紧三脚架,一边用“相机镜头+调焦轮”的比喻拆解光路。三分钟后,望远镜在服务站门口稳稳立起。孩子们自觉排成“小火车”,踮脚把眼睛贴向目镜——原本模糊的远景瞬间清晰可见。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看望远镜,阵阵快门声与孩子们的笑声交织成夏日最动听的交响曲。
活动最后,孩子们与大学生志愿者们拉起写有“星河天文学社”的蓝色横幅,在镜头前齐声喊出“我们要去更远的宇宙!”稚嫩的声音穿过屋檐,飘向傍晚第一颗亮起的金星。
短短两小时,天文不再是课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一张可以带回家里的明信片、一台可以触摸到的天文望远镜、一句可以高声喊出的梦想。服务站负责人表示,将把今天的照片做成“流动天文角”,让“披星戴梦”的火种在这个夏天继续闪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