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黄冈市浠水县第二实验初级中学,阳光透过香樟树叶洒下斑驳光影,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的支教活动持续升温。队员们以多元课程为笔,以真诚陪伴为墨,在课堂与课余的每个角落,为孩子们勾勒出充满色彩与温度的成长轨迹。
图为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爱童行”实践队成员曹慧婷在美术课上为同学们介绍拼贴诗。她将泛黄的旧书页、彩色杂志剪片分发给孩子们,讲解如何通过文字重组创造独特意境。“把‘星星’和‘麦田’贴在一起,就像把夜晚和故乡缝成了口袋。”曹慧婷的比喻让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溪流”“蝉鸣”邹早拼出夏日,有的以“课本”“钢笔”组合成校园故事,废旧纸片在指尖变成会说话的诗行。(通讯员邹早摄)
图为音乐课上,实践队成员邹早带领同学们合唱《歌唱祖国》。黑板上用红粉笔写着歌词,邹早挥舞手臂打拍子,孩子们挺起胸膛,稚嫩却洪亮的歌声穿透教室:“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唱到高潮处,有孩子自发举起右手敬队礼,红色的红领巾与明亮的眼眸相映,爱国的种子在旋律中悄然萌芽。(通讯员曹慧婷摄)
图为傍晚时分,同学们在操场列队准备开展晚间活动。实践队成员站在队伍两侧整理队形,孩子们穿着统一的蓝色校服,小脸上带着期待。有的踮脚望向器材室,猜测今晚是观影还是趣味运动会;有的悄悄与同伴交换眼神,分享白天课堂的趣事。整齐的队列像一串成长的省略号,预示着夜晚的精彩篇章。(通讯员邹早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角落安慰情绪低落的同学。女孩因手工课作品损坏而抽泣,队员蹲下身轻轻擦去她的眼泪,指着散落的彩纸说:“你看,碎掉的纸片像不像彩虹的碎片?我们一起把它变成更特别的样子。”邹早随后拿来胶水和亮片,陪着女孩将破损的作品改造成邹早“星空挂件”,原本的沮丧渐渐被创造的喜悦取代。(通讯员曹慧婷摄)
图为实践队成员苏家鑫带领同学们训练捕俘刀。他身着迷彩短袖,一招一式讲解动作要领:“出刀要快,收势要稳,就像面对困难时既要勇敢,也要沉着。”孩子们握紧塑料玩具刀,跟着口令练习格挡、突刺,阳光下的身影既有少年意气,又透着纪律意识。苏家鑫特意设计了邹早“保护同伴”的情景演练,让孩子们在武术中理解责任与担当。(通讯员邹早摄)
图为手工课上,孩子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可爱小猪作品。粉嫩的卡纸卷成圆滚滚的身体,黑豆做眼睛,毛线当尾巴,有的小猪背着纸折的书包,有的抱着迷你玉米棒。“这是给奶奶的,她总说我像小猪一样能吃。”一个扎羊角辫的女孩捧着作品笑道。实践队特意准备了材料包,鼓励孩子们用双手创造礼物,笨拙的针脚里藏着最纯粹的心意。(通讯员邹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