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上午,盛夏的秦山岛海风猎猎,浪声如鼓。中国矿业大学星河天文学社“披星戴梦”实践团的8名大学生从市区码头乘船登上了秦山岛,在二战防空洞与国防教育陈列室之间,开启一场跨越80年的沉浸式研学。
沿着秦山岛的海岸走去,夏日的海风阵阵吹来。他们到了海岸边的防空洞前。随着防空洞铁门吱呀一声推开,凉意裹着历史扑面而来。他们举起一束手电,光束扫过洞壁上斑驳的弹痕,自言自语道:“当年守岛的官兵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观测敌机、保卫海疆啊。”原本在课堂里感受历史的他们,此刻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洞顶水珠落下的回声仿佛成了历史的旁白。
十分钟后,队伍移步至防空洞外的露天平台。志愿者们把一架小型天文望远镜架起对准太阳。黑色减光片后,日面边缘的日珥像跳跃的火舌。“80年前,他们用目光监视天空;今天,我们用望远镜观察同一片天空。”志愿者的一句话,把战争与和平、国防与天文无缝衔接。
继续沿着海岸走去,大家走进了秦山岛国防教育基地。玻璃柜里一枚锈迹斑斑的37 mm高射炮弹壳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志愿者用课堂里学过的角动量守恒原理解释了什么炮弹要旋转才能稳定。
陈列室尽头,一张巨幅卫星遥感图铺满整面墙。黄海之上,秦山岛像一枚嵌入蔚蓝的“红色铆钉”。
活动在岛顶的黄海前哨石碑前进入尾声。正午的阳光把海面染成金黄色,8名大学生拉起写有“披星戴梦”的淡蓝色横幅,面朝大海齐声喊出“守护星空,也守护国土!”声音被海风托举,掠过灯塔与雷达站,飘向星空。
短短两小时,天文不止于仰望,国防不止于回望。秦山岛国防教育基地负责人表示,将把今天的照片、手绘星图与防空洞讲解音频整合成“流动星空国防角”,让“披星戴梦”的火种沿着黄海海岸线继续闪耀这个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