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山东大学南丁格尔笃学尚行社会实践队走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商丘,在商丘古城展开调研。通过实地勘测、口述史访谈、游客问卷等,探寻千年古都的历史密码,并面向公众发出“保护古城、学习历史”的青春倡议。
在展开调研之前,实践队成员首先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商丘及商丘古城的历史。商丘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3600余年不间断的建都史。这里是三商起源——商人、商品、商文化的发源地,甲骨文中多次出现“丘商”“大邑商”的记载。

商丘古城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又称归德府城,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于一体的大型古城遗址。城墙周长3.6公里,外圆内方,俯瞰如一枚巨大的古钱币,寓“天圆地方、招财聚宝”之意。城下叠压着春秋宋国故城、秦汉睢阳城、隋唐宋州城、北宋南京应天府城、元归德府城等六座都城,被誉为“中国古城池建城史的天然博物馆”。
实践队成员此次的调研路线即是自城墙北门开始,在古城内部调研古城风光、人文风俗,由城墙南门而出,在护城河附近结束一天的调研。

实践队在调研伊始,通过与当地文旅工作人员交流得知,近年来,商丘古城先后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进入中国大运河申遗预备名单。

实践队成员通过与当地居民和游客交谈,得出规律,白天时,古城是本地人散步遛弯、小朋友们了解家乡历史的好去处。当夜幕降临后,古城美食街、汉服巡游、灯光秀吸引众多游客,带动“夜经济”持续升温,是商丘古城发展的新业态。

在调研接近尾声时,文旅工作人员表示:商丘人保护商丘古城,不是把古城冷冻成标本,而是让它在新时代继续呼吸,留住它的古色古香、留住它的烟火气息,让它继续记录与诉说商丘这座城市的历史。
此次调研以青年视角为古城更新注入了鲜活力量,本次调研的成果将用于山东大学南丁格尔笃学尚行社会实践队日后的宣讲中,希望青年学子能够用自身所学助力古城IP走向世界,让千年归德府在新时代绽放青春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