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的乡村,空气中弥漫着收获的喜悦,也夹杂着部分家庭对孩子大学学费的隐忧。6月23日,河南城建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萤火助学”资助政策宣讲实践团再次踏上了熟悉的乡间小路,他们的背包里装满了国家资助政策的希望,目标是将这份“安心”精准送达每一个即将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家庭。
这次走访,实践团比以往更加细致。他们不仅带来了最新的资助政策手册,还针对乡村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沟通方式。在一位学生家中,爷爷的听力有些不便,实践团成员便俯下身子,将各项奖助学金的申请条件、流程一笔一划地写在纸上,确保信息准确传达。而在另一位学生家,考虑到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队员们则打开了手机里的政策动画视频,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解释那些原本枯燥的文字,李婶连连点头,脸上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我们不仅要讲清楚,更要让老百姓听得懂、记得住。”实践团负责人说道。为此,他们为每户走访的家庭都建立了一本“小档案”,详细记录家庭成员、收入状况、学生学段等信息。“这就像给我们的后续服务画好了‘导航图’,确保国家的好政策能精准滴灌到最需要的地方。”一名队员边整理档案边说。
在乡村小学的操场上,一场别开生面的资助政策宣讲正在进行。没有了刻板的讲解,取而代之的是“情景模拟+知识竞赛”的互动模式。实践团成员时而化身“申请学生”,时而扮演“审核老师”,将资助申请的各个环节“演”得活灵活现,引得家长和孩子们阵阵欢笑。知识竞赛环节更是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为了心仪的文具和零食,积极抢答,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国家资助政策的种子悄然种下。
河南城建学院“萤火助学”实践团的这次行动,如同一股暖流,化解了乡村家庭在子女教育经费上的焦虑,让国家资助政策的阳光,实实在在地照进了渴望知识的心田,为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孩子们,铺就了一条更加坚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