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染的颜色,是时光最温柔的调色,在寻常日子里晕染出点点滴滴的暖意。
老街裁缝铺的林师傅,案头总铺着块茶染衬布。那是十年前,一位常来做衣服的老奶奶送的,说茶染布耐脏,铺在案子上不容易沾线头。如今老奶奶早已过世,这块布却成了林师傅的老伙计。裁布料时,他总习惯性地把剪刀放在布角的茶渍印记旁,“这块布比闹钟还准,看茶渍的深浅,就知道过了多少个春秋。” 有熟客来做衣服,还会指着衬布打趣:“林师傅,你这案头的‘茶染地图’又扩大啦。”
小区门口的快递驿站,挂着块茶染遮阳帘。是驿站刚开张时,附近社区茶染小组送来的贺礼。帘布上用茶染技法印着 “平安达” 三个字,风吹日晒让字迹有些模糊,却成了驿站的标志。快递员们都说,夏天站在帘布下分拣包裹,比吹风扇还舒服,“闻着淡淡的茶香,再急的件也能静下心来核对。” 有收件人取件时,会特意摸一摸帘布,说这比塑料帘凉快,还带着生活气。
大学生宿舍里,晓冉的床头挂着块茶染床单改的挂毯。那是她参加 “青衿染忆” 实践团时的作品,上面用捆扎法做出的星星图案,是同宿舍姐妹每人扎的一个。如今姐妹们天各一方,晓冉却总对着挂毯发呆:“你看这颗歪歪扭扭的星星,是老三扎的,她当时手劲没控制好。” 每次视频通话,姐妹们还会问起挂毯的颜色,“都说等聚在一起,再做块新的,比谁的星星更圆。”
茶染从不是刻意的装饰,而是不经意间的陪伴。它不像新布料那样鲜亮,却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记下了生活的褶皱与温度。就像林师傅说的:“茶染的东西,用得越久越有魂,就像身边的人,处得越久越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