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 烟台 7月13日讯(通讯员阚玲 李佩轩)
为摸清群众对AI诈骗的认知情况,精准指导后续宣传方向和研究中心工作,烟台大学法学院“法盾防诈”实践队于7月11日至12日深入烟台市市各大商圈,通过问卷调查与现场讲解,积极提升公众对AI诈骗的防范意识和甄别能力,共筑网络安全坚实防线。
调查开始之际,实践队队长对实践队进行分组,各组成员自由选择调研地点、确定调研人数,在莱山区和芝罘区各大商场开展以“别让AI(爱)变伤害——AI诈骗防范路径探究”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在调查过程中,实践队成员以中老年消费群体为重点宣传对象,尤其是那些对新兴网络诈骗手段防范意识较为薄弱的群体。
7月10日下午,实践队有序分工,在烟台市莱山区人流量较大的新世界百货开展了第一场AI诈骗的主题宣传活动。实践队成员向市民们发放调查问卷,并普及有关AI诈骗防范知识。活动现场年轻群体较为集中,实践队成员通过调查发现,年轻群体虽然对AI诈骗有所了解,但仍存在对AI深度伪造原理认识不足的问题,并且常常基于自信,轻视AI诈骗的迷惑性。针对这一情况,队员们细致得讲解了AI诈骗背后的原理,剖析受骗者的心理,提醒广大居民切勿盲目自信,对来自“亲友”的不合理要求务必及时求证。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新世界百货向群众讲解AI诈骗知识 “法盾防诈”实践队 阚玲供图)
7月11日上午,实践队来到烟台市芝罘区的万达广场,继续开展预防AI诈骗主题调研活动。部分受调查者在填写调查问卷的过程中,主动分享了自己或身边亲友有关AI诈骗的相关经历,并表示了他们对于AI技术“以假乱真”的程度感到难以置信。实践队员耐心倾听,并向群众讲解AI诈骗背后的技术原理以及防范技巧,如AI伪造出的声音和表情,可能会因现阶段的技术限制而出现不自然、卡顿等情况;同时强调,务必警惕涉及银行卡、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的询问,避免亲情被不法分子利用,沦为伤害家人安全的工具。
7月11日下午,实践队在烟台市莱山区万象汇,继续开展AI诈骗的问卷调查活动。该商业区受众年龄层较广,周末期间有较多的家庭顾客众多,老年群体占比较其他实践地点更高。实践队成员重点针对老年人群体展开调查,发现他们对AI换脸、语音克隆等诈骗手段分辨能力较弱,且更容易陷入亲情陷阱。实践队成员认真向老年人科普了AI深度伪造的各类诈骗手法,提醒他们在转账、透露信息之时,及时向家人确认;若不慎被骗,应及时报警并配合执法人员调查。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万象汇向群众发放AI诈骗调查问卷 “法盾防诈”实践队 李紫杉供图)
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50份,实践队不仅梳理出当前AI诈骗的实际态势与突出问题,也对群众对AI诈骗的认知程度有了基本掌握。在本次活动中,实践队成员积极且详细地向群众普及AI诈骗的有关知识,通过列举实例向群众说明了AI诈骗的多样性,提醒群众要提高财产流转警惕,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本次实践活动形成了流动的反诈课堂,队员们向路人普及AI诈骗的新鲜手段,通过一个个发生在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大家看清这类诈骗的新颖之处:“骗子不用真人出镜,AI生成的影像声音就能以假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