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上午,材料示范学院(微电子学院)微光服务队走进洪山区幸福佳苑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静电探秘"科学课堂。主讲老师丁秀珍以生活现象为引,通过趣味实验与互动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同学们揭开静电的神秘面纱,在动手实践中培养科学思维,激发探索热情。
从生活现象到科学本质。课程伊始,丁秀珍老师用"冬天脱毛衣时的噼啪声""梳头时头发飘起来"等常见现象,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随着问题的抛出,丁老师引导同学们思考静电产生的原理,通过生动讲解揭示了"摩擦起电"的科学本质——电子转移导致电荷分离。

在实践环节,孩子们在老师指导下完成了三个精彩实验:分别是气球相斥实验,气球吸起头发的实验和“魔法气球吃纸片”的实验,最受欢迎的是气球吃纸片趣味活动,通过用气球摩擦头发后去靠近纸片,孩子们兴奋地用带电气球"吞食"纸片,欢声笑语中深化了对静电原理的理解。

实验结束后,丁老师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问答,带领同学们认识静电的"两面性":应用价值:图文并茂地讲解静电除尘、喷漆工艺等科技应用;安全防护:通过油罐车后面的铁链介绍静电可能造成的危害,并教授"触摸门前先用钥匙接触""增加空气湿度"等防静电技巧。

"科学就藏在我们身边。"课程尾声,丁老师鼓励同学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日常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本次课堂采用"现象导入-实验探究-拓展应用"的创新模式,不仅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触手可及,更通过团队协作实验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看着孩子们举着自己完成的实验记录单绽放的笑脸,这堂充满"电光火花"的科学课,已在他们的心中点亮了探索未知的明灯。
来源:武汉理工大学 微光服务队
作者:丁秀珍 傅世橙
摄影:颜芃宇 向浩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