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梓欣 郝静 图 机电)2025年7月1日至11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青春机电”低空飞行科普实践团走进十堰市天津路社区,开展了为期11天的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团队以低空经济常识科普为核心,融合无人机知识、3D打印、图形化编程等科技体验,结合安全教育、艺术体育等多元课程,为少年儿童打造了一场“科技+实践+成长”的沉浸式低空经济启蒙之旅,让低空经济的创新火种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芽。无人机理论实践:趣味科普点燃科技热情青年志愿者别出心裁,通过微课视频、PPT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无人机发展历史和基础原理专题科普课程。课堂上,志愿者借助互动问答、知识小竞赛等趣味环节,将无人机从军用领域到民用场景的演进历程、空气动力学原理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内容。孩子们踊跃举手参与 “飞机最早的定义是什么”“无人机最强大的属性是什么”等问题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锁无人机知识,初步感知低空经济的科技魅力。

户外飞行实践:化身“飞手”践行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课程结束后,志愿者带领孩子们开启户外飞行实践。在安全规范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飞手”,操控无人机体验“足球飞行”,通过精准控制无人机足球越障,在模拟竞技中理解飞行操控逻辑。当无人机在孩子们的操作下完成空中变向、精准悬停等动作时,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现场响起阵阵欢呼。“原来要根据风速调整遥控器的摇杆力度!”一位小朋友边操作边感叹。实践环节不仅让抽象的飞行原理变得可触可感,更通过模拟竞技场景,让孩子们直观理解低空经济在物流、赛事等领域的应用场景。

科技延伸体验:3D打印与编程启蒙未来思维除无人机主题外,实践团以“可视化科技启蒙”为理念开设两大创新课堂:通过PPT讲解3D打印熔融沉积原理,现场演示打印皮卡丘模型,以“挤奶油画立体画”类比增材制造,引导孩子观察“建模-切片-打印”全流程;编程课将逻辑知识融入创意实践,用彩笔绘制编程符号卡片,通过纸杯传声筒游戏模拟指令传递,让孩子在发现“传话偏差对应编程误差”的趣味互动中,直观理解程序运行逻辑,以“玩中学”方式启蒙人工智能思维。

飞机拼装与专业航拍:技能传承点亮匠心启蒙实践团特邀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无人机专业教师、湖北省技术能手王典老师加盟,以“专业引领+匠心实践”开启深度体验:教师携工业级设备讲解“航点规划”等技术,指导孩子们操控航拍无人机,通过“空中社区”画面,让小朋友切身体会科技的魅力;志愿者带领木质电动飞机拼装,从识图纸到拼装,以“机翼重心如鸟儿羽毛”类比空气动力学,孩子们在试飞修复中感受探索精神,现场“航空知识角”更传承湖北航空先驱故事。教师称此举旨在种下“科技严谨性” 与“手工温度感”种子,筑牢技能人才认知根基。

多元课堂赋能:守护成长与全面发展青年志愿者还开设了多样假期公益课堂:安全教育中,通过真实案例讲解溺水和触电危害,教授自救互救技巧,有效提升青少年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音乐课堂上以趣味教学引导青少年模仿声音、玩节奏游戏,在寓教于乐中激发音乐兴趣,感受艺术魅力。体育锻炼时将跳绳、路障跑等融入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轻松运动。这些课堂丰富了青少年的暑期生活,培养了问题解决和艺术鉴赏能力,拓展了书本外的世界。

无人机基地研学收官三下乡活动活动的最后,实践团与湖北箭飞航空(无人机)科普研学基地合作,组织社区孩子和家长来到基地参观大型无人机设备,讲解农用喷洒、救灾运输等无人机类型及应用,现场学习低空经济政策。小朋友们展示了实飞“定点、绕杆”等成果,获得了“低空探索小能手、低空实践小先锋”等奖状,家长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孩子们的精彩瞬间。


此次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11天的沉浸式体验,不仅让天津路社区的孩子们近距离触摸科技脉搏,在心中播下了探索低空经济的种子,更以“科技+实践”的创新模式,为青少年暑期教育提供了生动范本。“青春机电”实践团用专业与热情,架起了连接校园与社区的科技桥梁,既传承了工匠精神,又启蒙了创新思维。家长们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此类科普实践走进社区。而对于实践团成员而言,这场志愿服务亦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让他们在付出中体会到教育的温度与科技传播的意义,为今后投身低空经济领域相关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