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我国国防工程建设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寻杏坛校史韵,传阙里万古光”实践队在7月开展了以参观重庆816核工程为核心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近距离感受了这座伟大工程的震撼,更在精神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
816核工程位于重庆市涪陵区白涛街道,它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的重要国防工程,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人工洞体建筑。这座工程始建于1967年,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为了保障国家核工业的安全,数万名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怀着满腔热血和坚定信念,奔赴这片深山峡谷。他们在艰苦的条件下,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简陋的工具,硬生生地在大山中开凿出一个庞大的地下核工厂,历时18年才基本完成建设。
“寻杏坛校史韵,传阙里万古光”实践队队员们怀着崇敬与期待的心情,抵达了816核工程景区。刚踏入景区,那庄重而神秘的氛围便扑面而来,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建设者们奋斗的气息。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始了这场震撼人心的探秘之旅。
沿着蜿蜒的隧道前行,大家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讲解员详细介绍了816核工程的建设背景、功能布局以及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看到了巨大的洞厅、错综复杂的管道和各种精密的设备,这些都见证了当年建设者们的智慧与汗水。主反应堆大厅高达79.6米,相当于26层楼高,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大厅内整齐排列的核燃料棒模型,仿佛在诉说着当年这里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场景。
最让成员们动容的是,讲解员讲述的一个个建设者们的感人故事。为了建设这座工程,许多人远离家乡和亲人,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中有的甚至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却始终坚守在岗位上,无怨无悔。这些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三线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
通过这次重庆816核工程参观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三线精神的传承,回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激励自己不断前行,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