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将至,青少年儿童溺水安全隐患备受关注。近日,曲阜师范大学“寻杏坛校史韵,传阙里万古光”实践队聚焦幼儿安全守护,走进幼儿园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活动,以知识传递筑牢生命防护网,用青春实践书写社会服务担当。
精准筹备:贴合幼儿需求设计内容
活动筹备阶段,实践队深入调研本地溺水案例,结合幼儿认知特点,确定“趣味讲解+关键知识传递”模式。围绕“认识溺水危害、牢记防溺要点、掌握求救方法”,团队梳理防溺水“六不”等核心知识,制作童趣化PPT、准备知识卡片与小贴纸等互动道具,并提前与幼儿园沟通协调,确保活动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趣味宣讲:让安全知识“活”起来
活动当日,实践队以故事《小鸭子溺水记》导入,迅速抓住幼儿注意力。结合动画演示,队员用浅显语言讲解溺水危险与安全玩水知识,穿插“不能游泳的地方有哪些”等问答互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情景模拟环节中,队员扮演“独自靠近河边的小朋友”,引导幼儿判断危险行为并学习正确求救方式;面向家长,团队用真实案例强调监护责任,分享家庭防溺教育要点,推动“家园共育”护安全。
成效显著:知识传递与成长双向收获
此次活动覆盖多班级幼儿及家长,超80人次参与互动。后续回访显示,幼儿能主动复述“不私自下河”等知识,部分化身“家庭小老师”提醒家长;家长反馈,对防溺教育细节认知更清晰,认可活动实用性。
对实践队员而言,沟通中锻炼了表达与共情能力,学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童趣语言”;从紧张到自如的状态转变、团队协作的紧密配合,也让青春在实践中实现成长突破。
持续深耕:构建长效安全教育机制
活动也暴露部分问题:低龄幼儿对复杂知识易遗忘、家长参与度有差异、单次活动难以深入拓展。对此,实践队规划“三步走”改进:设计故事性强的防溺水绘本巩固知识,推出“线上小课堂”弥补家长参与短板,联动幼儿园设“每月防溺主题日”,构建长效宣传机制。
未来,实践队将拓展安全教育领域,深入更多校园与社区,打造“校园+社会”协同的实践品牌,以青春行动传承“杏坛”精神,让安全知识与成长力量持续传递,实现社会服务与队员成长的双向奔赴,为守护童真安全筑牢坚实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