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青年实践团深耕再生稻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福建农林大学 范琦迪 傅任铭 阅读:12 复制标题和网址

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再生稻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明确提出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注入创新动能。在此政策背景下,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 "青春赋能农场兴,深耕沃土助振兴实践团于 2025 年 月 日奔赴莆田市秀屿区,开展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再生稻种植技术为切入点,通过政企校协同、田间授课、农事实践与科普宣传,在荔城大地书写科技兴农的青春篇章。

搭建乡村振兴“立交桥”

在秀屿区乡村振兴研究院的茶室里,实践团成员与镇村干部围坐交流,茶香中碰撞出智慧火花。

图为镇村干部实践团成员围坐交流 傅任铭摄

田间课堂

解码再生稻的“生长密码” “大家看这卷叶和白穗,是高温高湿环境下卷叶螟作祟……” 林文雄教授头戴草帽,脚踩泥泞,在再生稻试验田为实践团授课。

图为林文雄教授为实践团讲授田间知识 傅任铭摄

作为农业领域专家,他将课堂搬至田间,从 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到 水肥管理、生态循环模式,层层拆解再生稻“一茬双收”的技术奥秘。 实践团成员俯身观察稻株,手中笔记本记录不停:“原来再生稻不仅要顾好头季,更要护好腋芽萌发!”当发现试验田局部稻叶卷曲,林教授现场教学,指导学生辨别害虫踪迹,讲解 “生物防治+化学调控”的协同策略,让课本知识在泥土中“生根发芽”。

青春躬行

在汗水中读懂“粒粒皆辛苦” 草帽、镰刀、记录本……实践团成员化身“新农人”,深入五四农场参与农事劳作。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插秧 傅任铭摄

拆分再生稻株时,他们小心翼翼梳理根系与分蘖,观察营养分配,烈日下的汗水浸透衣衫,却让“谁知盘中餐”的体悟更深刻。 “这株稻穗分蘖这么多,再生能力一定强!” 队员们围拢讨论,将课堂所学用于实践判断。农户的夸赞——“城里学生干活不含糊!” 更让青春在田园中闪耀,体悟到农事艰辛与丰收喜悦的双重重量。

科普入村

让再生稻“住进”农户心田 “大叔,再生稻种一次收两茬,省种又省工!” 在秀屿区集市与村头,实践团开启“流动课堂”。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农户讲解宣传再生稻知识 傅任铭摄

成员们手持宣传手册,用方言讲解 再生稻“省本、高产、生态”的种植优势,以及当地气候、土壤对品种的适配性;针对村民疑问,现场演示 “看叶色、摸稻穗”的田间判断技巧,甚至蹲下身,以稻株为教具向孩童科普农业知识。

两天时间,数百份宣传册递至农户手中,无数个“为啥再生稻更划算”的疑问得到解答。实践团更以“长效帮扶”为目标,与5户再生稻示范户签订 “技术结对协议”,定期通过视频回访跟踪稻株生长,协助农户建立 “气候-水肥-产量”关联台账;结合专业知识设计 “稻-渔共生”“稻菜轮作”生态模式,现场测算“每亩综合收益提升30%”的增收潜力,让绿色发展理念真正嵌入乡村产业的“生长周期”。

青春赋能振兴

科技点亮田园 此次“三下乡”,是福建农林大学学子 “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生动实践,从政企校协同构建平台,到专家田间解码技术;从青春躬行体悟农事,到科普入村播撒希望,实践团以科技为笔,以汗水为墨,在荔城大地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 傅任铭摄

正如实践团成员所言:“我们在泥土里读懂了农业的分量,更在村民的笑容里看到了青春的价值。 这场与土地的对话,不仅为秀屿区再生稻产业注入动能,更让新农科青年在躬耕中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续写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

相关内容

青年实践团深耕再生稻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将再生稻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明确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再生稻,推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为新时代粮食安全战略注入创新动能。在此政策背景下,福...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