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蝉鸣声声不息,恰似青春蓬勃的节拍。图书馆对面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场名为 “盲盒探宝寻智趣,资助传情筑梦真” 的特色活动正在此处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场由三下乡实践团倾心打造的活动,打破了传统政策宣传的模式,将资助政策的知识点与趣味互动巧妙结合,像一块磁石般吸引着过往的同学们,让整个广场都沉浸在热闹而温馨的氛围里。
踏入活动现场,同学们首先要参与的是一场特别的 “知识闯关”—— 填写一份围绕资助政策设计的问卷。这份问卷可不是简单的纸上作答,里面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了实践团成员的反复斟酌。从助学贷款该去哪里申请,到助学金的评定需要满足哪些具体要求,这些与同学们切身相关的内容,如同一个个精心设置的知识节点,引导着大家一步步走进国家资助政策的 “知识库”,让原本可能被忽略的政策细节变得清晰可触。
当问卷上的最后一个答案落笔,最让人翘首以盼的盲盒环节便拉开了序幕。一个个包装各异的盲盒整齐排列,仿佛藏着无数秘密。同学们踮着脚尖,在盲盒堆前仔细挑选,有的闭上眼睛凭感觉抽取,有的则轻轻摇晃盲盒猜测里面的内容。拆开盲盒,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写有资助知识的小卡片,“生源地助学贷款的利息怎么算”“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有什么区别” 等问题,将严谨的政策条文转化成了生动的问答。答对的同学,兴奋地举起卡片,小跑着去奖品区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即使一时答不上来,也不用着急,旁边的实践团成员会立刻上前,用通俗的例子讲解清楚,让每一个人离开时都带着新学到的知识,真正实现了 “空手而来,满载而归”。
在这场活动中,盲盒成了传递知识的使者,互动成了连接政策与学子的纽带。同学们在拆开盲盒的惊喜中、在兑换奖品的快乐中,不知不觉就弄懂了那些曾经觉得晦涩的资助政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对青年学子的那份沉甸甸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冰冷的文件条款,而是实实在在的温暖,像夏日里的一阵清风,拂去了学子们求学路上的顾虑。
此次活动的成功,让三下乡实践团更加坚定了创新宣传方式的决心。未来,他们还会构思更多像这样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让资助政策的温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校园的每个角落,陪伴着每一个有梦想的学子,让他们在追逐梦想的路上,少一些后顾之忧,多一份勇往直前的力量,让青春的航船在关怀的护航下,驶向更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