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益红延”志愿团“隐线寻踪,赤焰薪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顺利开

来源: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陈艾兰 阅读:3 复制标题和网址

随着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引发社会对南京户籍档案的广泛关注,益红延志愿团顺势深入挖掘其中地下党故事,积极传承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带着这样的信念,暑期,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益红延志愿团队积极响应号召,先后奔赴南京、上海两地深入调研,在档案史料中解码信仰密码,在街巷旧址中触摸精神脉络,而后将红色火种播撒进多地社区与校园童心,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

益红延志愿团实践活动由两大核心行动构成主体——深入调研和广泛宣讲;四个关键环节贯穿其中、赋予实践深度与特色——深度访谈、数字技术探索、青年感悟与回响以及英雄卡片凝魂。

核心行动一:两地深入调研——解码隐蔽战线的历史密码

调研是实践的基础。“益红延”团队首先在南京展开实践。在江苏省数字档案中心,队员们系统学习了江苏档案工作在红色传承中的使命。参观“书信家国 尺牍情深”档案展时,泛黄的革命家书和珍贵照片成为生动教材,让“绝对忠诚、隐蔽无我”的地下党精神变得具体可感。团队成员与档案馆人员就“红色档案融入思政教育”进行了深入交流,明确了“史料实证+情感共鸣”的路径。在南京博物院民国馆,1940年代的街巷、茶馆、码头实景复原,让队员们仿佛置身历史现场,感受到地下党员传递情报、刻印传单的艰险与执着。数字馆的投影技术让文物细节清晰呈现,也启发了团队思考:能否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地下党工作场景?带着问题,团队实地走访了吉兆营、煤炭港22号、回龙桥小学、复成新村、磨盘街等地。尽管部分旧址已改建,但通过实地观察和后续了解,地下党员“智勇双全、生死为民”的精神底色依然清晰。

随后,团队前往上海。愚园路81号刘长胜故居内,秘密电报底稿、密写药水等实物,无声诉说着地下斗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智慧。武定路930弄的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两种战争”的论断引人深思,墙上的“上海地下党重要工作点分布图”启发了团队用更直观方式呈现历史的思路。黄渡路107弄李白烈士故居中,那份“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的狱中绝笔信,让所有队员深受震撼,深刻理解了“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境界。当地居民补充的细节,使历史更加丰满,英雄形象更加立体。

           (图为队员们在刘长胜故居进行参观研讨。夏琦 供图)

             (图为队员们在李白故居的合照夏琦 供图)

核心行动二:多地广泛宣讲——让爱国主义精神抵达人心

调研的成果需要传播。带着南京、上海的收获,“益红延”团队在江苏省内以泰州为主线开展了七场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覆盖不同人群。

在泰州靖江青仔暑托班,队员们通过情景演绎再现李白烈士发报的场景,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团队还从历史户籍卡讲起,与孩子们共读《战斗在人民的心脏》,结合图片史料,让孩子们直观感受烽火岁月在扬州市邗上社区,团队设计的“红忆导航”智能小助手发挥了作用。孩子们在它的引导下扮演“小小交通员”,通过“暗号对接”“情报传递”游戏,理解了“责任”与“勇敢”的含义。

             (图为泰州社区孩子们的合照孔芯喻 供图)

         (图为队员们在泰州社区为孩子们进行公益讲孔芯喻 供图)

           (图为泰州社区老党员经历分享杜欣益 供图)

此外,团队还邀请泰州老党员分享亲身革命经历,用最真实的声音打动听众。其他场次也结合史料和团队见闻,将红色火种播撒进更多社区和校园。

特色环节一:深度访谈——捕捉历史的温度与回响

访谈是深入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贯穿于调研和宣讲之中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们注重搜集各方反馈,通过采访、问卷与交流,进一步理解地下英雄事迹和地下党精神。

在南京吉兆营,王爷爷告诉成员:“中共南京地下情报工作者沈世猷、丁明俊夫妻,在吉兆营2426号宅院建立了秘密联络站,就是电视剧《潜伏》里的主角原型……”这些口述史料弥补了文字记载的不足。

在南京煤炭港22号铁路旧址旁,负责清洁的大爷指着碑牌,“这里是党员唐绍泉的家,曾是铁路工人秘密活动的据点,只是现在旧址内部不开放,久少人问津了”这段采访让团队成员更加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

在上海刘长胜故居,队员们采访了部分参观的同学。一位少先队员认真地说:“今天的美好生活是他们换来的!”这代表了年轻一代对历史的认知。

在上海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一位来自河南的大学老师听完团队介绍后,郑重评价道:“你们把这些藏在档案里的名字和故事翻出来,就像把埋在土里的灯一盏盏点亮。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好日子不是凭空来的,是有人在黑暗里替我们负重前行。这事做得值!”这给予了团队极大的肯定。

   (图为在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队员们与来自河南的大学老师进行访谈夏琦 供图)

        (图为队员与泰州社区志愿者进行访谈孔芯喻 供图)

      (图为刘长胜故居内,队员采访前来参观的少先队员夏琦 供图)

              (图为队员与老党员进行访谈。夏琦 供图)

此外,“益红延”志愿团还对老党员、专业研学老师等进行特色化访谈

特色环节二:数字技术探索——创新传承方式的启发

技术的运用为传承历史提供了新思路。在南京数字档案中心和博物院数字馆的参观体验,特别是先进的投影技术让文物细节清晰呈现,给团队带来了启发

多地宣讲中,团队都进行了数字化应用的实践。团队创新开发“红忆导航”智能小助手辅助游戏环节,与受众进行互动,反响热烈。探索数字技术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应用,成为团队实践的一个重要思考和未来方向。

特色环节三:青年感悟与回响——精神的内化与接力

实践最宝贵的成果是精神的触动与传承。团队成员在调研、宣讲、访谈过程中深有感悟。

孩子们专注的眼神立志“当密码专家”的宣言“美好生活是他们换来”的感悟,都生动地展现了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的力量。同时,更多“益行小先锋”加入“益红延”志愿团,为传递爱国主义精神注入薪火脉动。这些感悟和回响,是实践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也是精神接力的开始。

                (图为孩子们认真听讲。周彦旎 供图)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卡片。 孔芯喻 供图)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卡片。 周彦旎 供图)

                  (图为队员与孩子们的合照。周彦旎 供图)

特色环节四:英雄卡片凝魂——精神记忆的生动镌刻

英雄卡片是传承精神的生动载体。团队成员基于史料制作地下党英雄人物卡片,一图一故事一精神呈现英雄事迹,通过多种渠道展示。

这些实践让隐蔽战线精神可见可感可传,助力其在群众心中扎根。未来,团队还将探索新形式,让赤焰精神永续传承。

                 (图为刘峰人物卡。石杨瑞 刘亦佳供图)

             (图为朱启銮人物卡。石杨瑞 刘亦佳供图)

              (图为陈修良人物卡。石杨瑞 刘亦佳供图)

结语:在追寻与讲述中传承

通过“两地深入调研”和“多地广泛宣讲”这两大核心行动,结合“深度访谈”、“数字技术探索”、“青年感悟与回响”英雄卡片凝魂个贯穿始终的特色环节,“益红延”团队圆满完成了此次暑期实践。团队不仅梳理出“绝对忠诚、隐蔽无我、智勇双全、生死为民”的地下党精神特质,更探索出一条包含“实地研学+数字创新+多维传播+正向反馈”的红色育人路径。

正如队员们在实践日志中所写:“隐蔽战线的英雄们用沉默守护光明,我们要用声音让他们的故事被永远铭记——这,就是对爱国主义精神最好的传承。我们追寻的不仅是历史足迹,更是要让隐蔽战线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青年手中永远传递。”

                                                 通讯员 陈艾兰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