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上午,山西师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绿色先锋队在山西省太原市汾河公园启动“守护黄河青春行主题活动——小水滴,护安澜“专项实践。团队聚焦黄河支流汾河的生态保护,通过法律宣讲、水质调研、公众访谈、科学监测及环境清洁五大行动,全面考察公众对汾河水质现状的认知水平与环保诉求。
普法宣讲:传递法治力量
活动伊始,山西师范大学绿色先锋队队员在汾河公园人流集中区域,面向市民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专项普法宣讲。队员们重点解读了法律中关于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责任、生态修复机制以及违法责任追究等关键条款。宣讲内容紧扣汾河保护实际,吸引了众多晨练及游园市民驻足聆听,并就关心的条款进行现场咨询。普法活动旨在提升公众依法保护母亲河的法治意识。
问卷调查:洞察公众认知
普法宣讲后,团队成员分组在公园不同功能区展开《汾河水质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问卷设计涵盖个人信息、水质关注度、信息获取渠道、水质现状评价、污染源认知、水质监测指标了解程度、治理难点判断及保护建议等多个维度。本次实践共计发放问卷40份,全部有效回收。
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汾河水质的比例合计超过70%,反映出公众对母亲河生态状况的普遍关切。在评价当前水质状况时,多数受访者选择“较好”或“一般”,普遍认同近年来汾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质有可见改善。然而,关于水质改善面临的主要困难,受访者选择频率最高的两项分别是“污染源治理难度大”和“监管力度不足”,表明公众认为持续改善水质仍面临挑战。在保护措施建议方面,“加强污染源监管和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及“加大环保宣传力度”获得了高度共识。
图为绿色先锋队成员调研周边居民汾河水质改善情况
深度访谈:聆听市民心声
实践团队专门设立访谈组,与五位不同年龄、职业背景的市民进行了深度交流。所有受访市民均明确表示,近年来汾河公园及周边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河水确实比以前清澈多了,以前偶尔能看到漂浮物,现在很少见了。而且岸边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很多,环境整洁度提升很明显,水鸟出现的频率也高了。”长期在公园锻炼的市民王女士在访谈中反馈。另一位受访市民李先生补充道:“水质改善是能感受到的,特别是夏天异味基本没有了。”
在肯定治理成效的同时,受访市民也对公园服务功能提升提出了具体建议。多位市民,特别是老年群体,强烈希望在沿河步道及景观节点区域增设更多的休息座椅、遮阳凉亭。此外,便利性设施不足是共同反映的问题,市民普遍期望能增加公共卫生间数量,并在合理位置布设小型便利店或自动售货机,以满足游园时的基本需求。
图为绿色先锋队成员访谈周边居民汾河治理情况
水质监测:实践科学方法
在严格遵守公园管理规定并获得现场安保人员许可与安全指引的前提下,水质监测组携带专业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在指定的安全采样点进行了现场水体观测与部分基础指标的快速检测。检测指标主要包括感官指标以及理化指标如pH值、溶解氧等。团队成员在专业教师前期指导下,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采样和初步检测。参与监测的队员表示:“此次实地操作,不仅将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更深刻体会到水质数据的来之不易和保护水环境的现实紧迫性,强化了专业责任感。”
环境清洁:践行绿色理念
环境清洁组的队员配备垃圾钳、可降解环保垃圾袋,沿汾河公园部分河岸线及绿化带区域进行了细致的垃圾清理工作。重点清除了散落的烟头、食品包装袋、废弃塑料瓶等影响环境卫生的废弃物。清理行动本身也是对环境公众的一次无声宣传。
通过此次多维度、沉浸式的社会实践,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绿色先锋队的学子们,不仅系统收集了反映公众对汾河水质认知与期望的实证数据,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为持续改善汾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