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7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綦江区文龙街道回龙湾社区开展了第四天的实践活动。当日在指导老师冯意,崔清玥的带领下,前往重庆市綦江区文龙街道与石壕镇开展科技助农与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包括张豪杰、袁冰洁等共计16人。活动聚焦科技赋能乡村振兴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内容涵盖直播带货培训、农作物调研、红色主题思政课观摩及特色展台布展,积极推动科技与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双向融合。
实践活动在上午的科技助农小课堂拉开帷幕。在文龙街道村民活动中心,实践团开展“短视频+直播”赋能农业专题培训。培训分为六个环节:从陕西桔杆木耳成功案例入手,介绍农产品电商的典型路径;随后带领村民从零基础了解手机直播,包括开播流程、美颜设置、标题文案撰写等核心技巧;紧接着讲解短视频拍摄运镜手法,并分发拍摄任务,鼓励村民记录自家小菜园;最后进行农产品直播流程拆解和直播间实战演练。整场培训融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地演练于一体,村民反响热烈,表示“学到了真东西,有信心试试线上带货”。
图为实践团合影 黎桂芳 摄
随后,实践团一行深入綦江区农户家中开展调研。田间地头,成员们挽起裤脚、撸起袖子,主动帮农户掰玉米、摘李子,在亲身体验农忙的同时,与农户细致交流,详细了解当地夏季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销售渠道及科技应用现状。调研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带着田间收集的一手信息,与村干部围绕“科技成果如何更好落地”展开座谈,结合观察到的灌溉方式、施肥技术等实际问题深入探讨,为下一阶段开展精准服务积累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图为亲身体验农忙图片 黎桂芳 摄
下午,团队赶赴綦江区石壕镇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深度观摩“新时代长征路上的青春(第四季)”主题艺术思政课。实践团成员在课程中,跟随诗音画《为了天下人的团圆》、情景舞蹈《门前有段长征路》等14个特色节目,挖掘綦江在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本土记忆。以“家乡故事+沉浸体验”为路径,成员们与青少年一同,透过陕北说书《贺券》感受抗争余韵,借四川评书《铁将军王良》触摸热血往昔,明白纪念胜利,不只是铭记80年前的浴血奋战,更是传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神,在复兴征程续写新篇。
图为思政课现场图片 黎桂芳 摄
綦江红土地上,80年前胜利荣光熠熠生辉。红色基因借由课程里情景歌舞的律动、情景朗诵的力量,融入青少年成长轨迹,化为民族复兴磅礴力量,实践团也将汲取这份力量,让胜利精神随青春脚步,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图为化学学院合照 黎桂芳 摄
图为思政课全体合影 黎桂芳摄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也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深度融入社会的机会。团队成员表示,在与村民沟通、参与活动与调研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技服务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也更加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通过思政课的现场观摩与互动交流,大家进一步增强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对“强国复兴有我”的誓言有了更加坚定的行动支撑。
未来,重庆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将继续结合专业特色,深耕社会实践阵地,推动“思政育人”与“科学传播”双轨并进,引导青年学生在服务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把“青春小我”融入“时代大我”,以知识和行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留下青春足迹,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