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染春秋,茶韵织经纬。”2025 年 7 月 13 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青衿染忆” 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开启暑期 “三下乡” 社会实践之旅。实践团队探访日照市 “无失山房” 非遗手工坊,通过细赏茶染佳作、亲手试制染品、深谈传承故事,聚焦茶染非遗技艺,探寻其助力 “茶乡” 日照文旅融合的新路径。
前期筹备阶段,团队做足功课。成员们通过查阅非遗档案、研读学术文献,系统梳理茶染技艺的发展历程、技法分支及核心步骤,搭建起基础认知框架。结合日照茶产业优势与非遗保护现状,团队创新调研方式 —— 线上开展问卷调查,线下走访茶农与手工艺人,同步规划实地考察路线,精准锁定茶染技艺与地方发展的结合点。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团队综合评估传承活力、工艺完整性等因素,选定东港区 “无失山房” 作为实践基地,完成调研提纲与物资准备。
踏入 “无失山房”,茶染作品的自然肌理扑面而来。在传承人朱老师的讲解下,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茶叶品种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晾晒条件与色泽变化的关联,逐渐触摸到技艺传承的细节。体验环节中,成员们在朱老师指导下,亲历茶叶筛选、熬制染液、布料扎结、浸色晾晒等工序,在指尖与茶香的交融中,体会到 “三分技艺,七分耐心” 的传承要义,深刻理解了这项古老技艺的生命力。与朱老师的座谈让团队对茶染非遗的生存现状有了清晰认知。茶染作品虽美,却面临挑战:传统工艺耗时费力,与快消时代效率诉求存在矛盾;年轻一代认知不足,技艺传承面临断层风险。朱老师强调,非遗需在守正中创新,如将茶染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用短视频记录制作过程。虽通过体验课、文创市集拓展影响力,但受资金与人才限制,宣传范围有限。她期待青年学子用新视角传播茶染文化,让更多人知晓日照的茶染魅力。
此次实践让成员对茶染非遗价值有了立体认知。每道工序都凝结着先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大家意识到,茶染传承不仅是技艺复制,更是对 “茶乡” 文化基因的守护,既能延伸茶叶产业链,又能通过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成员们提升了文化保护意识,提出 “高校 + 手工坊 + 电商” 的合作构想,更坚定了守护非遗的信念,明确了青年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中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