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助推日照市东港区文化延续与经济腾飞,促进文化产业和乡村旅游紧密结合,6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小队踏着晨光,踏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工坊,一场与茶染非遗的深度对话就此展开,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推开“无失山房”的木门,草木清香与染液的独特气息扑面而来。工坊内,斑驳的木架上整齐陈列着各色茶染作品:素雅的手帕上,茶褐色的花纹如山水晕染;古朴的布袋上,叶片脉络的纹路清晰可辨,每一件都透着时光沉淀的温润。实践小队成员们先是在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参观工坊,听着匠人讲述茶染技艺的渊源——从唐代茶农偶然发现茶叶染布的奥秘,到明清时期成为当地民间特色手艺,再到如今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茶染的每一段历史都让队员们驻足沉思。
“来,试试用茶汁调配颜色吧。”传承人笑着递过装有陈年茶渣的布袋。队员们围站在操作台旁,亲手体验茶染流程:先将茶渣加水煮沸,看着茶汤从浅黄慢慢熬成深褐;再将白布浸入染液,反复揉搓、晾晒,感受布料在手中逐渐变色的奇妙。“原来一块简单的茶染布,要经过选茶、熬汁、固色等十多道工序,太考验耐心了。”一位队员在体验后感叹道。
午后,实践小队与非遗传承人围坐交流,深入访问中,大家更清晰地掌握了茶染非遗的当下状况与发展难题。传承人坦言,如今知晓茶染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统手艺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同时,受限于宣传渠道,茶染作品的市场认知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但谈及茶染对“茶乡”日照的意义,传承人眼中泛起光芒:“咱们日照产茶历史悠久,茶染把茶叶的价值从‘饮用’延伸到‘文创’,要是能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既能让游客体验手艺,又能带动销售,这不就是给茶乡发展添动力吗?”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不仅触摸到茶染技艺的温度,更深刻理解了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紧密关联。大家纷纷表示,将把实践中的所见所感整理成调研报告,结合专业知识为茶染非遗的推广建言献策,比如借助新媒体平台讲好茶染故事,设计符合年轻人审美的文创产品等。
夕阳西下,实践小队带着亲手制作的茶染作品离开工坊,布袋上的茶褐色在余晖中愈发沉静。“青衿染忆”的队员们知道,这场实践只是开始,他们将以青春之力,让茶染古韵在新时代持续闪耀光芒,助力日照茶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翻开更美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