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明德启智实践队走进社区教育学院:探究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程晨璐 李华 阅读:104 复制标题和网址

德育是品德的熔炉,智育是智力的磨刀石。为深入了解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并寻求对策和建议,1月1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明德启智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市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市北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指导中心)进行访谈学习,并邀请青岛市中小学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教育局家庭教育特聘讲师、青岛市家庭教育教学能手袁凤进行访谈。

探究社会现状,深挖内在原因

根据对山东省青岛市的525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明德启智实践队发现家长对家庭德育的重视程度略大于家庭智育,但二者的受重视程度也并不可观。这与当今社会的“内卷”及“唯分数论”现象为何会有所相悖呢?带着这类疑惑,明德启智实践队员与袁副主任展开深入讨论。

袁副主任认为,其实“内卷”是“卷”到大学就停止了的。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进大学,他们的大部分任务就完成了,因而,“内卷”是存在于大学前的阶段的。这也导致孩子在大学期间的德育被忽视。

如今的大环境是重智育、轻德育的,即便是家长们希望多将注意力转移到家庭德育上,可能在潜意识里还是会让家庭智育占上风。并且,德育和智育的执行难度和效果不同。相比智育,德育是贯穿人一生的基础性教育,比如中小学课堂的规章,学习的基础习惯等,这些都是德育的渗透。如果德育部分做得不够好,孩子即使有成就也很难为社会做出贡献,甚至成为家庭的负担。德育是一种基础和积淀,而智育是在德育基础上的一个能让孩子更好地与社会接轨的要素,也是孩子学习成果的一个呈现。德育和智育并不是彼此分离的,反之,德育渗透在智育的每一个细节中。

袁副主任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判断一个人的德智教育是否失衡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界限并不是非常清晰。所以这一类的孩子会被统称为出现偏差行为的孩子,这些偏差行为可能是撒谎、顶撞老师等等偏离于正常轨道的行为表现。

出现偏差行为的孩子,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有特殊的家庭:比如他是单亲家庭,或者他的父亲对他的态度比较暴力,亦或是家长遗留问题的代际传递,都会影响到他的学习。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他患有多动症:一些罹患多动症的孩子,他们其实很聪明,只不过是多动症影响了他们的发挥,他们一旦得到治疗,其实会有肉眼可见的进步和提升。

经过和袁副主任的交流,明德启智实践队了解到,学校德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袁副主任说:“如果一个学校的德育部分做足了,那么这个学校的孩子将会是螺旋上升的状态。”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三年级时,同行班的平均分相差10分。但接班的老师用对了方法,在德育上进行培养和发展,他们最终六年级毕业时,与最好的班级只相差0.5分。由此可见,在中小学这个知识层次还比较低的前提下,对孩子的培养绝不是简单培养智慧就能够有所提升的,它是一个整体的德育素质、素养、习惯的提升,然后才能够促进智力的运用。

聚焦社会风气,关注德智教育

“当今社会中的家庭教育更多地是向学校教育靠拢,家长要迎合老师、配合学校做很多工作。有些学校把学生成绩在家长群里公示,是让家长知道孩子的情况,而不是直接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况,言外之意就是让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是家校协同教育中有所偏颇的地方。”袁副主任一针见血地向实践队员指出这一现状。

一方面,当家校教育彼此分立,家长和老师彼此不信任时,给孩子报课外班的现象就会频频出现,中小学生“内卷”现象也就应运而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社会重智育、轻德育的风气。另一方面,社会中的学历歧视也会对家长在德育、智育的重视程度上产生影响。

当招聘一名小学老师时,在教课方面,一名研究生未必就比一名专科生更加专业,毕竟这些专科生从初中毕业就接受了师范五年的职业教育,其培养十分接地气,而且小学教育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极高,这点上专科生是占优势的。而研究生更倾向于学术研究,知识体量比较大的初高中更为合适。

“学历不能代表一切,一个大学生拿到学历,成功毕业,如果没有聚焦到某一具体领域,最终会导致教育资源的膨胀和流失,无法为社会充分服务。”袁副主任说道,“所以,学历歧视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术业有专攻’才是最重要的。”

针对由家校教育彼此分立导致的恶性循环,袁副主任向实践队员强调了以下两点:一是要推动学校把教学任务归属到自己的部分,老师要注重课程质量,而不是把重心放在家长怎么教育上。二是家长也应顺应“双减政策”,不要单方面让孩子自顾自地“卷”,而是顺应“自然分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能力分流,非常优秀的孩子上非常优秀的学校,成绩中等的孩子也能有自己的上升空间。

描绘理想状态,提出可行对策

家庭德育与智育的理想状态是怎样的,德育与智育要和谐到什么程度才能促进这个世界向前发展?这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

所谓家庭德育与智育的理想状态,就是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并对其产生热爱,包括日常生活的安排、饮食起居以及亲子关系等关系层面的内涵,实际上就是懂得如何生活。而当德智教育和谐到能使孩子热爱生活,被美好生活所吸引时,他们是会有强烈的意愿去探索生活,探索自己的人生,在学习阶段就表现为有极大的动力去探索未知,获取新知,进而推动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

袁副主任在大学生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上给出相应对策,一方面要注重学生自我关怀的功能,另一方面是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生涯启蒙、心理健康等方面开展一些讲座,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可能性和对比性,让大学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在迷茫状态中找寻方向。对此,明德启智实践队员王奕丹表示:“家庭德育与智育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相辅相成的过程。这次访谈不仅使我们受益匪浅,也明晰了我们未来的实践方向。希望未来通过综合性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明德启智实践队来到青岛市市北区社区教育学院,就家庭德育与智育失衡问题进行访谈学习,深刻了解了当前家庭德育与智育的社会现状,体会到社会风气对家庭德智教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体会到完整而和谐的家庭德智教育对人的一生的深远影响。家庭教育道阻且长,大学生家庭德智教育更待进一步探索。

相关内容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嘉应学子三下乡:开展心理团辅课堂,让心沐浴在阳光下

(通讯员王于莹)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