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中国南北年俗文化以及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我的“中国年”寒 李华 阅读:117 复制标题和网址

2023年寒期社会实践

调 研 报 告

报告题目:

中国南北年俗文化以及文化传承面临的挑战

作 者:

朱志渊 王赛峰 韩文轩 胡景炀

所在学院: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年 级:

2022

指导教师:

陈晓乐

2024年1月

目录

一、调研背景…………………………………………………………………………………………………… 4

二、调研方法…………………………………………………………………………………………………… 4

1.实地考察:…………………………………………………………………………………………….. 4

2.文献资料搜集:……………………………………………………………………………………… 4

3.访谈和调查:…………………………………………………………………………………………. 4

三、调研结果…………………………………………………………………………………………………… 4

(一)南方年俗文化调研结果…………………………………………………………………………. 4

1.年俗习惯:…………………………………………………………………………………………….. 4

2.传统美食:…………………………………………………………………………………………….. 5

3.节庆活动:…………………………………………………………………………………………….. 6

(二)北方年俗文化调研结果……………………………………………………………………………. 7

1. 农耕文化影响:……………………………………………………………………………………. 7

2. 家庭聚会:…………………………………………………………………………………………… 7

3.传统食品:…………………………………………………………………………………………….. 7

4.民间艺术表演:……………………………………………………………………………………… 8

5.地域特色鲜明:……………………………………………………………………………………… 8

6.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9

7. 民俗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9

四、年俗背后的文化故事…………………………………………………………………………………. 10

(一)南方年俗文化故事……………………………………………………………………………… 10

1.吃汤圆的传统:……………………………………………………………………………………. 10

2.挂灯笼的传说:……………………………………………………………………………………. 10

3.赏花灯的传统:……………………………………………………………………………………. 11

(二)北方年俗文化故事…………………………………………………………………………………. 11

1.祭灶神:……………………………………………………………………………………………….. 11

2.冰灯:…………………………………………………………………………………………………… 12

五、年味变淡…………………………………………………………………………………………………. 12

(一)时代变迁,社会结构改变……………………………………………………………………. 14

(二)物质与精神生活丰盛…………………………………………………………………………… 15

(三)宗族观念式微…………………………………………………………………………………….. 15

(四)禁燃禁放烟花爆竹……………………………………………………………………………… 15

(五)对年少回忆的偏差……………………………………………………………………………… 15

(六)疫情…………………………………………………………………………………………………. 16

六、调研结论…………………………………………………………………………………………………. 16

七、中国南北方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6

1. 传统节日的保护:……………………………………………………………………………….. 16

2. 创新与融合:……………………………………………………………………………………… 16

八、小结………………………………………………………………………………………………………… 16

文献引用:…………………………………………………………………………………………………….. 16

摘要

中国南北方地区,由于丰富的地理、气候和民族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年俗文化。为了深入了解和传承这一千年悠久的传统,我们展开了一次关于中国南北方年俗文化的调研。本报告旨在总结调研的过程、发现及结论,并提出对南北方年俗文化传承的建议。

关键词:南方、北方、文化差异、传承、挑战

一、调研背景

中国南北方地区广泛分布着丰富多样的年俗文化,这些文化既承载着地域特色,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通过对这些年俗的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南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挖掘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年俗文化正面临着丧失和变迁的危机,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记录。

二、调研方法

1.实地考察: 我们深入南方地区的农村和城市,参与当地的年俗庆典,亲身体验和感受传统年俗文化。

2.文献资料搜集: 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地方志、民间传说和学术著作,对南方年俗文化的历史沿革、特色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

3.访谈和调查: 我们与当地的老年人、文化传承者、民间艺人等进行深入的访谈,了解他们对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看法。

三、调研结果

(一)南方年俗文化调研结果

1.年俗习惯:

(1)家庭团聚:南方人重视家庭团聚,过年是一家人齐聚一堂的重要时刻。

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一起扫尘以及外出采购年货等活动。

我们组员通过采购年货和扫尘春节前的家庭重要活动,明白它不仅是一种物质准备,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社交活动。通过这项传统年俗,我们组员不仅感受到了过年的喜庆气氛,更增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和亲情。

(2)春联贴窗:与北方一样,南方家庭也会在年前贴春联,以求新年平安吉祥。

(3)贴窗花:一些地区的人们会贴窗花,寓意新年的美好和繁荣。

(4)祭祖活动:过年时,南方人也会进行祭祖活动,表达对先祖的尊敬和祝福。

2.传统美食:

(1)包包子和包饺子:和北方一样,南方人也会在过年的时候包包子和饺子。我们南方的组员在家也都参与了包包子的活动。

(2)其他传统小吃: 南方人在过年的时候也会吃一些黏食,例如圆子和糍粑

在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更体现了家庭、社区和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组员参与这些活动,明白这些活动不仅仅是吃的行为,更是人们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这些活动,南方人在欢庆春节的同时,也将家庭温馨、团结互助、美好祝愿融入了传统的年俗文化中。

3.节庆活动:

(1)舞狮表演:南方春节期间经常能看到舞狮表演,寓意着新年的吉祥和喜庆。

(2)灯会:一些地区会举办灯会活动,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光、购物和娱乐。

(3)烟火晚会:和北方一样,在年除夕夜,一些地方会举办烟火晚会,吸引人们观赏烟火,增添节日氛围

这些活动代表着人们对新年的热烈欢庆和祈福祝愿,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我们组员意识到通过这些活动,人们不仅庆祝新年的到来,更传承和弘扬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二)北方年俗文化调研结果

1. 农耕文化影响:中国北方多为农业地区,年俗文化与农耕文化紧密相连。例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农历的变化和农作物的收获有关。

2. 家庭聚会:北方年俗文化注重家庭聚会,亲朋好友团聚,共同庆祝节日。家里会进行大扫除,贴春联、窗花,一起置办年货等,准备年夜饭,全家人一起看春晚。

3.传统食品:北方年俗文化中有许多传统食品,如饺子、汤圆、年糕等,寓意团圆和吉祥。其中,不同地方也用拥有其独特的美食,如东北的粘豆包,山东的大馒头等等

4.民间艺术表演:北方年俗文化中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杂技、面谱变脸等,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5.地域特色鲜明: 北方各地的年俗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比如,湖北的过年习俗以守岁、赏灯和走街串巷为主,而山东则以吃饽饽和赏灯会为特色,每个地方都有着独特的传统庆祝方式。不同的庆祝方式的背后都有一段独特的文化故事。

6.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尽管受到现代化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年俗活动逐渐式微,但大多数地方仍然保持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态势。比如,庙会、舞狮等传统表演形式在现代社会仍然十分活跃,而在这些传统活动中也融入了现代元素,如现代舞台技术和灯光效果。

7. 民俗文化传承面临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一些传统的年俗文化面临着传承困境。一些年轻人对传统习俗的了解和参与程度不高,使得这些文化传统面临失传的风险。

四、年俗背后的文化故事

(一)南方年俗文化故事

1.吃汤圆的传统: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春节期间吃汤圆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有一个关于吃汤圆的传说,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张仙的人,在一次大雪纷飞的寒冷夜晚,看到路上有一位老人饥寒交加,便热情地邀请老人到自己家里避寒,并用糯米做成圆球煮了热汤给老人食用。老人吃后感激不尽,告诉张仙说,他其实是一位仙人,来此降雪以报答张仙的好心。他叮嘱张仙每年冬至之夜都要煮汤圆食用,以求全家平安幸福。张仙听后欣然应允,并遵循老人的建议。从此以后,吃汤圆便成了南方冬至的传统习俗。

2.挂灯笼的传说:

在南方的一个古老村庄里,有一位老者常年居住在一座小山坡上。有一年春节前夕,村里的孩子们想要给老者一个惊喜,便计划在他家门前挂上彩色的灯笼,为他庆祝春节。他们用竹子和红纸制作了许多美丽的灯笼,然后夜晚悄悄地挂在老者家门前的树上。第二天清晨,老者起床出门时,被美丽的灯笼惊喜到了,他感激不已,并在村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邀请村民们一起分享喜悦和团聚的时刻。从此以后,村里的每个家庭都会在春节前夕挂上灯笼,象征着新年的到来和家庭的幸福团聚。.

3.赏花灯的传统:

在南方的一些地区,春节期间赏花灯也是一项重要的传统。有一个小镇每年春节都会举办花灯节,吸引着周围地区的游客前来观赏。据说,这个传统始于很久以前,当地一位名叫王老爷的财主,为了庆祝春节,特意请来了一批灯艺师,用竹篾、纸张和彩灯制作了许多精美的花灯,悬挂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当夜幕降临,村里灯火辉煌,花灯绚烂夺目,游客们络绎不绝,赞叹不已。从此以后,每年春节,这个小镇都会举办花灯节,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二)北方年俗文化故事

1.祭灶神:

祭灶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祭祀活动,特别在北方地区,如山东、河北等省份,这一传统更为广泛。

据传说,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名叫炉姑的女神,她是掌管灶台的神明,也被尊称为“灶王娘娘”或“灶君”。相传炉姑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女子,她默默地守护着人间的灶台,为人们烹调美味的食物,让人们在家中温饱幸福。

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冻,百姓们生活艰难,灶台上的火也变得微弱。炉姑见状,为了帮助人们度过寒冷的冬天,她夜以继日地加紧烧火,用尽全力维持着家家户户的灶火,让人们有了温暖的食物。然而,由于辛苦过度,炉姑身体逐渐虚弱,最终在一次烧火中永远离去。

百姓们感念炉姑为他们付出的一切,为了纪念她的功德,便设立了祭灶神的传统。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也就是过年前的小年,人们会在家中的灶台前祭拜炉姑,献上饭菜、糖果、水果等供品,以感谢她对家庭的照顾和保佑。同时,还会在灶台上贴上红纸,写上“灶王爷请驾到”等字样,表示欢迎和尊敬。

祭灶神的活动不仅是对炉姑的纪念,更是人们对家庭幸福、温暖和团圆的向往和祈愿。这一传统已经延续了数千年,成为中国农村和城市家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年俗之一。

2.冰灯:

冰灯是北方地区独有的年俗之一,尤其在东北地区更为盛行。冰灯起源于清代,最初是在冰天雪地的北方城市为了庆祝元宵而制作的。制作冰灯要用到精湛的冰雕技艺,灯笼的形状多样,有花鸟鱼虫等吉祥图案。冰灯夜景璀璨夺目,成为了北方冬季独特的文化景观。东北冰雪大世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吉林市在松花江岸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冰雪节。这个活动旨在利用吉林丰富的冰雪资源,展示冰雪艺术、推动冰雪旅游,同时吸引国内外游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冰雪节逐渐发展成为东北冰雪大世界,规模逐渐扩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东北冰雪大世界的背后故事凸显了吉林市对于冰雪文化的热爱和推崇。吉林市位于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形成了丰富的冰雪资源。居民们在长期的冰雪环境中培养了对冰雪文化的独特情感,将冰雪视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和生活方式。

东北冰雪大世界展示了冰雪艺术的魅力,其中包括雕刻、灯光秀、彩色冰雕等各种形式。整个活动场地充满了冰雪的奇幻世界,使游客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冰雪王国。此外,东北冰雪大世界还定期举办各种冰雪体育比赛和文化活动,推动了冰雪运动在该地区的发展。

五、年味变淡

然而,近年来,许多人普遍感受到春节的年味正在逐渐变淡。曾经热闹非凡、欢声笑语的节日氛围,如今似乎变得冷清而平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人们不难发现,春节期间的鞭炮声少了,不仅是在一些大城市里,一些二三线的县城也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人们拜年串门的热情也减少了,甚至连春晚的吸引力也不再那么强大。

(以上新闻节自腾讯网)

仅从人们对于春晚的反应来看,虽然2024年的春晚收视率确实有所提高,但也仅仅持平于疫情这一特殊时间的前几年。再考虑到收视率的定义——特定时间段内收看电视(频道或节目)的平均电视直播家庭户数占目标电视直播家庭户数的比例,结合当今电视逐渐消失的现象,人们对于春晚只会更加不关心;更何况还有一些家庭,就算开着电视放着春晚,也仅仅是听个响感受下氛围,特别是年轻人,更是很有可能看都不看一眼的。

(图中的网站为哔哩哔哩,该网站的用户以年轻人居多,而这两个投票并不涉及宣传,因此这些投票很能反映出年轻人对于春晚的态度;即使考虑到第二个视频本身就是吸引不喜欢看春晚的人群观看的,但这接近一千万的播放量也很能体现年轻人不喜欢春晚的态度。)

而至于年味逐渐变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时代变迁,社会结构改变

春节是源于农耕时代,春种、夏长、秋收、冬藏,这是自古至今,一年又一年的劳作规律。冬末初春正是农闲之时,有大把时光用来准备一场盛大的节日狂欢。既是对自己一年来辛苦劳作的犒赏,也是祈求来年能风调雨顺,盼望着有个好收成。

而当前的中国已经买入现代社会,城市化与工业化使得社会生产不再遵循基于农耕社会的二十四节气的更替。同时,关于古代存在的各种迷信的破除也使得人们对于这些节日失去了那种神秘感。当然,这并不是坏事,但与之而来的春节的“仪式感”减弱,确确实实减少了所谓的年味。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劳心费力的年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反而热衷过圣诞节、情人节甚至“双十一”这种人为制造的“购物狂欢季”。

并且很多习俗也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变化。过去人们的住宅大多是平房大院,便于街坊邻居之间的走动;而当代都市的高楼大厦,缺少了邻里之间的互动与热情,十层数十层的商品房里,可能隔着两层就不认识了,何谈挨家挨户拜年呢;至于儿童过年收到的红包,在现在纸币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很可能早已变成一个个微信红包;年味依托的实体已经消失了,年味自然会变淡。

(二)物质与精神生活丰盛

以前过年是“年年有余”,而现在,不过年也可以做到“天天有鱼”。在我的小时候,物质匮乏,只有过年期间才能吃到大鱼大肉,也只有过年期间才有新衣服穿。过去,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在外就是和街坊邻居的小孩一起疯,在家就是看看电视。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鱼大肉早已不是新鲜事物,衣服也再也不必打补丁穿旧的,娱乐方式也随着电子产品等的出现,早已超越了过去。当过年的日子变得与平日无二,那份对过年的期待带来的年味自然会变淡。

(三)宗族观念式微

春节的年味,充溢着对宗族祖先、长辈父母由内而外的崇拜和尊敬。宗族观念可以说是维系春节的灵魂所在,旧时大部分的春节习俗其实都是围绕着宗族观念来运行的,团圆饭、守夜、拜年等等,无一不是围绕着宗族。但随着社会变迁和独生子女等因素影响,家族人口总体锐减,并且分散居住或者外出务工,对宗族依赖性锐减,宗族观念也弱化。现在春节的团圆,正从之前的宗族式的团圆,逐渐演变成单个家庭为中心的团圆。

(四)禁燃禁放烟花爆竹

放鞭炮的风俗视为是一种吓唬“年兽”的利器,可以给来年带来一切好运,因此很多人渴望放鞭炮获得一个好的彩头,还有人将放鞭炮视为一种传统文化。不过在国内很多城市,在春节期间已经禁燃禁放烟花爆竹,更有很多地区甚至一刀切,就连些小县城也一直会有大喇叭喊着禁燃禁放,尽管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一定的空气污染和噪音扰民等问题,并不适合于现代社会,但放鞭炮仍是一个流传千年的民俗,太多人的回忆里,过年总是伴随着那一声声鞭炮声,这些声音的消失显然也就意味着年味的减弱。

(五)对年少回忆的偏差

人们对于往日的回忆总是会带有偏见的滤镜,大多人都会自然觉得过去是好的。当人们回忆起以前的过年,总是充满温馨;也许当年的过年经历放在现在看也就一般般,年味也没有那么多,也许不仅是产生年味的东西在变少,能够品味出年味的人心也没过去那么敏感了

(六)疫情

疫情本身也一定程度阻碍了春节的一些传统,疫情严重的一些时候,很多人甚至都没能回到家乡。这在春晚收视率的图标上也能窥见一二。

六、调研结论

中国南北方地区的年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通过对这些年俗文化的调研,我们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文化,也为今后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除此之外,我们也应意识到,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年俗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共同努力,加强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使得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七、中国南北方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传统节日的保护:中国政府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一些重要的年俗活动进行保护和扶持,如京剧、曲艺等。

2. 创新与融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中国北方年俗文化也在不断创新和融合。例如,一些传统年俗活动融入了现代元素,增加了观赏性和娱乐性。

3.教育与传播: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年俗文化的教育和传播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年俗庆祝中,推动年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八、小结

中国南北方年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其丰富的内涵和多样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为保护、传承和发扬南方年俗文化作出更多的贡献,让这一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文献引用:

[1] 袁莉,田云国,化春光.最炫民俗风——三晋春节民俗活动大展示[J].旅游时代:山西旅游, 2014(1):22.DOI:CNKI:SUN:SDLY.0.2014-01-008.

[2] 邹妍,郭俊峰.央视春晚分会场落地冰雪大世界 关键词带你了解幕后故事[J].黑龙江画报, 2017(2):6.DOI:CNKI:SUN:HLJU.0.2017-02-003.

相关内容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嘉应学子三下乡:开展心理团辅课堂,让心沐浴在阳光下

(通讯员王于莹)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