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木偶编年

来源:广东科技学院赴茂名高州传承非遗文化佳“偶”匠心实践团 欧宇欣、陈敏儿、吴熙 李华 阅读:121 复制标题和网址

“白天耕田,晚上学戏,一共就这两件事”

扇开合,上演离别相遇、悲喜苦乐,四座悄无言,唯听唱腔动心弦。一牵舞如飞,一引懂进退,兴叔那因终年劳作而变得粗粝的十指灵活自如地操纵木偶,他目光炯炯,一如数十年前初登戏台的少年。

缘起•木偶

兴叔原名车有杰,生于1956年。在兴叔的青年时期,他同时身膺两个头衔——“农民”和“艺人”,一个是“做活路”,一个是“做戏”。他以“农民”的身份度过了半生岁月,却鲜有晚辈知道他作为“艺人”的另一面人生。

“白天耕田,晚上学戏,一共就这两件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兴叔已悄然拜师学艺。兴叔在一年的时间里,跟随师父到各处进行演出,并积极与同行交流切磋,渐渐增长见闻。

“泥胎木体本无泪,淋漓细雨滴垣落”,木偶是本无情的泥胎,而作为演员的兴叔则是赋情感予泥胎的细雨。它们在兴叔的巧妙操纵下进行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一颦一笑,宜喜宜嗔,唱响戏文的同时,兴叔也兼顾着敲锣配乐的工作。分身有术对于艺人而言要求颇高,但在兴叔看来,表演的难点并非在于动作协调和唱腔技巧,而在于其别具一格的唱词。

“现挂”是高州木偶戏表演者的基本功。仔细翻阅兴叔手书的唱本,当中并无详实的戏文,仅有人物关系和粗略的叙事框架,在几个小时的戏中,有过半数唱词靠的是兴叔的即兴演绎。高州木偶戏传承数百年依靠的是口口相传,走街串巷的艺人未必识字,但今昔经典的故事素材深刻仍能地镌刻在他们的脑中,一字一句,幽默又不失雅致,成为亘古流传的艺术。他们在观察中不断融入新的时代的价值,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达到百场不重词的惊艳效果,其舞台的把控能力高深,对人性的挖掘更是力透纸背。

兴叔刚开始演出时,还觉得有些生疏,但通过不断观察师父的唱词和表演技法,逐渐悟出即兴本领的要领,此后手艺愈发娴熟,直至今日炉火纯青的程度。在日复一日的的演出中,兴叔的脑海里存下了如《文武香球》等不下百部的传统高州木偶戏曲目。

直播•重生

对于兴叔等一众木偶戏艺人而言,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他们的“光辉岁月”。兴叔因技艺精湛,在当地也打响了名头。彼时媒体产业仍未兴起,人民大众的娱乐活动便集中在传统项目上,造就了木偶戏这一艺术形式的辉煌。

高州曾有过无数个“兴叔”,但在步入千禧年后,因市场需求减少,大众娱乐方式逐渐多元化,木偶戏骤然式微。各路艺人纷觉难以为继,于是在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中,选择了归于平凡。而高州地区曾经风头无两的木偶戏,如幻梦一场,无影亦无踪。

兴叔收到的戏约锐减,木偶戏艺人的身份成了前尘往事中的一个符号。为了养家糊口,在寸步难行的理想与无可抽离的生活中,他从此安分地再次接过“农民”的头衔。

转机出现在2023年春节期间。兴叔在开通了直播间表演木偶戏,过往排演剧目的记忆跨越三十年的时空,在兴叔再度开嗓的一刻复活。

初时,直播间观众寥寥无几,兴叔难免沮丧,甚至一度萌生放弃的念头。幸运的是,愈来愈多当地青年为了追寻童年旧梦,不约而同涌入了兴叔的直播间,寻求乡音的共鸣。似是火星落于草木,从高州到广东,乃至全国各地范围的ip以燎原之势相继出现在兴叔的直播间。他们大多不懂粤语,但仍然尝试从兴叔书写的梗概及其唱腔中了解那些陌生的故事。“听懂了正宫娘娘”“我忧忧愁愁啊”观众在评论区积极留言自己猜出的词语,笑谈自己在兴叔的直播间的新收获,音韵的魅力也在这一听一品中展现得酣畅淋漓。

高州木偶戏,终于绝处逢生了。

创新•追远

兴叔表演所用的木偶是从多名前辈、同行处收集所得,可谓件件皆为“古董”。

在直播表演过程中,兴叔积极与观众进行互动,其后采纳观众建议,对木偶的形象进行改良,以贴合新时代审美,满足更多观众的艺术追求。他用磨砂纸抹去因年代久远留下的斑驳印记,重新蘸取油彩,一笔一划描摹人偶的眉眼,使之焕发新的光华。

兴叔坚持着表演事业,不仅是出于对理想的坚守,也是出于对高州木偶戏的传承信念。直播间观众的认可,同样鼓舞着兴叔的儿子投身到木偶戏传承的事业中。他分析着木偶戏的发展趋势,决定在夯实观众基础后,将创新后的木偶戏剧目搬上舞台。

随着木偶戏的复兴,越来越多不懂粤语的外地观众凭着对木偶戏的热爱,开始学习粤语,以便更好地欣赏木偶戏。有趣的是,兴叔也计划学习普通话,加入普通话念白,让高州木偶戏走出茂名,面向更广阔的舞台。

他们虽看似奔去不同的方向,却在这双向的奔赴中不断靠近,最终再现艺术的荣光。

相关内容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嘉应学子三下乡:开展心理团辅课堂,让心沐浴在阳光下

(通讯员王于莹)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青年学生社会实践的号召,提升基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帮助青少年提升心理素质,增强自我调适能力,嘉应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组建了一支...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分享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