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无小事,营养健康系民生。6月27日至7月1日,蚌埠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积极响应“全民知‘食’力健康向未来”号召,深入社区、 商区以及公园等场所,开展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知识普及活动。队员们兵分多路,针对老年、中年和青年三个不同年龄层的群众,通过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了解他们的饮食现状,分层传递食安智慧密码,力求将科学饮食理念精准送达,在基层播撒健康生活的种子。
分层调研!摸清不同年龄层的饮食密码
想要科普到位,就得先摸清大家的需求!团队成员分成多个小组,带着分龄化调查问卷,深入到不同场所,和各个年龄层的市民唠起了家常。
在延安路社区的树荫下,队员们围坐在老人身边:"李奶奶,您平时买咸菜会看生产日期吗?""张大爷,剩菜一般热几次才倒掉呀?"通过这些接地气的问题,了解老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知识盲区。在万达广场,面对行色匆匆的年轻人,队员们则抛出网红零食测评、外卖避坑指南等年轻人关心的话题。而在街头巷尾,遇到正在休息的环卫工人,队员们又贴心询问他们夏季饮食的困难。
就这样,通过上千份问卷和面对面交流,团队精准掌握了不同年龄层的饮食特点:老年人偏爱传统烹饪,却容易忽视保质期;中年人工作忙碌,常依赖外卖和速食;年轻人追求新奇美食,但对网红食品的安全性缺乏判断。
精准科普!不同人群收获专属食安秘籍
银发课堂:破解老年人饮食误区
在社区活动中心,一场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科普课正在进行。队员们用生动的案例,把复杂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加热≠杀菌!有些细菌要121℃高温持续20分钟才能消灭!"讲到剩菜处理时,队员现场演示正确的密封冷藏方法,还提醒老人"隔夜绿叶菜最好别吃"。
针对老年人热衷的保健品,队员们更是化身"反诈卫士":"包治百病的神药?这就是骗子的套路!正规保健品的包装上都会有小蓝帽标志。"实用的知识和贴心的提醒,让老人们纷纷掏出小本本认真记录。
职场加油站:为中年人定制健康饮食方案
在商圈写字楼,队员们抓住午休和下班时间,为上班族送上一份份"外卖避坑指南":"优先选择'明厨亮灶'的商家,收到外卖先看包装是否完好,闻闻有没有异味。"针对速食食品,队员们还带来了"配料表解读课":"排在配料表前三位的成分含量最高,如果第一位是白砂糖,那就要少吃!"
潮流食安课:和年轻人玩转健康饮食
在年轻人聚集的商场和网络社群,团队推出了"网红食品红黑榜"。从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安全检查,到奶茶店的反式脂肪酸陷阱,再到减脂餐的营养搭配,每个知识点都直击年轻人的饮食痛点。现场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有针对性的进行科普食品安全与食品营养的相关问题。
长效守护!让食安知识常驻百姓生活
这场覆盖全城的食品安全科普活动,不仅送出了知识,更收获了满满的信任。活动结束后,团队将收集到的大量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形成了详细的报告。未来,他们计划定期举办社区科普活动,构建“调研-科普-反馈”闭环机制,让食品安全知识如春雨般浸润百姓生活,持续擦亮“全民知’食‘力 健康向未来”的实践品牌,为守护群众食品安全贡献蚌院力量。
正如团队负责人所说:"食品安全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科普,让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这群充满热情的大学生,正用专业知识和青春力量,守护着这座城市的"舌尖安全"。(通讯员 王凤林 王梦晴)